核心提示:
解放区按照市委书记王小平在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对解放区提出的“争做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争做城市品质建设的排头兵、争做基层社会治理的排头兵”新要求,迎难而上,合力攻坚,围绕“四区四中心”目标定位和“四大片区”功能布局,赋予富裕解放、创新解放、美丽解放、健康解放、和谐解放“五个解放”新内涵,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年”“科技创新年”“效能提升年”活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把解放区打造成全市的首善之区。
历史,总是在时间的坐标中展开其壮丽画卷。
回顾五年历程,解放区沿着正确的道路和方向,砥砺奋进,笃定前行,勇当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向市委、市政府及全区人民交出了一份浓墨重彩的“五年答卷”。
五年来,解放区始终牢牢把握大势,发展思路更加明确。从建设“五个解放”到打造首善之区,从“四区四中心”的目标定位到“四大片区”的功能布局,“生产性服务业抓突破,生活性服务业抓转型提升”的发展思路,解放区始终把握时代脉搏,紧扣实际,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转型步伐越来越坚定。
五年来,解放区始终坚持高位竞进,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该区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104.2亿元扩大到2020年的177.7亿元,年均增长4.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5年的6.7亿元到2020年的13.67亿元,年均增长15.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5年的84.08亿元到2020年的100.9亿元,年均增长5.8%。
五年来,解放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34358元,提高到2020年的37142元。累计新增就业2.9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控制在3.5%以内。城乡低保标准五年实现五连增。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人均分别达到每年9600元、6000元。“十三五”期间,建成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44个、医养中心3个、养老院4家,养老服务、医疗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条件持续改善,中招考试成绩连续多年处于全市领先位次。
五年来,解放区始终坚持高水平建城兴城,城区面貌大幅提升。2017年开始,该区勠力同心推进城市创建,打造出了一个个美丽楼院、精品街区,北部山区从满目疮痍到绿意盎然,城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南水北调天河公园成功创建AAAA级景区,大沙河湿地公园沙鸥翔集、白鹭翩飞。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一系列国字号荣誉,是对大家辛苦付出的最大肯定,成为我们坚定决心、接续奋斗的不竭动力。
五年来,解放区始终坚定不移从严管党治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坚持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各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显著增强;加大干部选拔任用力度,仅2019年以来,区委就先后进行了干部调整16批465人次,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树立了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注重发挥巡察利剑作用,提前实现届内巡察全覆盖;以一体推进“三不”深化以案促改,标本兼治综合效益更加显著,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日益巩固。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步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
如何做好今年和“十四五”时期的工作,解放区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叠加机遇,围绕“四区四中心”目标定位和“四大片区”功能布局,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年”“科技创新年”“效率提升年”活动,培育壮大数字产业、信息产业、文旅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当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品质城市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的排头兵,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致力建设“五个解放”,打造首善之区,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下一步,解放区将按照市委书记王小平在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对解放区提出“争做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争做城市品质建设的排头兵、争做基层社会治理的排头兵”的新要求,奋勇争先做好工作。
全力打造现代服务业中心,推动产业转型,争做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加速产业赋能。该区瞄准“四区四中心”目标定位和“四大片区”功能布局,围绕“生产性服务业抓突破”,聚焦总部经济、金融证券等现代服务业,深化与华为、百度等知名企业合作;围绕“生活性服务业抓转型提升”,加快推进泽福盛场、航空小镇等重点项目,形成“双轮驱动”的服务业发展体系。
丰富载体平台。在高质量发展焦作地理信息产业园等五大园区的基础上,该区围绕科创孵化、都市工业等领域,谋划建设至少3个专业园区;依托常新银河商务中心、万基商务中心等,全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楼宇经济。
推动科技创新。该区明确科技兴区思路,激发创新活力,启动“名院名校名所入解放”活动,推动以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重点实验室为载体的“三室经济”快速发展。
坚定不移抓城市建管,打造精致城区,争做城市品质建设的排头兵。
统筹布局规划。该区调整空间、整合要素,持续拉大城区框架,重点推动“四个片区”建设,即围绕高铁站周边区域打造总部经济新高地,建设中部高铁经济片区;围绕牧野路两侧建设以文旅产业、都市工业为主的西部城市新片区;围绕影视路以北的浅山区建设集旅游、休闲、运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北部生态片区;围绕灵泉湖、龙蟒佰利联高端康养产业园建设以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健康疗养产业为主的南部健康产业园区。
建设品质街区。该区持续打造花园街、和平街、新华街等精品街区,并将新华街向南延伸开展集中连片建设,争取3年至5年把老城区的商业集中区域全部建成精品街区。
创优城市管理。该区以信息化手段为社会治理赋能增效,加快“智慧楼院”建设步伐,实现“安防科技化、管理信息化、生活智能化”,努力打造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和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
坚定不移推进社区治理,筑牢发展根基,争做基层社会治理的排头兵。
深化社会治理。该区巩固完善“334楼院协商治理”模式,全面启动社区治理“4.0”建设,统筹推进“楼院自治金”“商户自治联盟”等创新实践,探索“多维334、社会共参与”的都市生活共同体,争创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做实民生事业。该区全面完成71个老旧小区改造,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推动区域空间结构再优化、中心城区能级再提升;启动区公办养老院建设,再建10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打造一批楼院文化阵地示范点和公共文化服务示范村,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
推动社会和谐。该区推进“健康解放”建设,在巩固现有医疗卫生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和P2实验室建设,加快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步伐,提升基层医疗养老服务水平,满足群众的医疗养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