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鼠年岁尾,从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传来喜讯:沁阳市紫陵镇继续保留“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同时该镇坞头村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
紫陵镇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镇域内生态优良、环境优美、资源丰富。这里有伏羲女娲等上古文化、神农炎帝农耕文化、《黄庭经》道教养生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有神农山、仙神河、沁河滩涂湿地等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有农业、林果业、玻璃钢、化工、皮筋头饰产品等优势产业。2014年获得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2019年跻身财税收入亿元乡镇行列,2020年成为全国“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镇”。
去年以来,该镇以“争创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把紫陵镇建设得更美丽更繁荣”为奋斗目标,以跻身国家“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镇”为契机,以党建统领全局,以文明村镇创建为动力,持续扩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破解用地制约、提升农村发展动能等方面的综合效益,为打造乡村振兴样板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红”党建统领
建造乡村振兴的“主引擎”
该镇依托“沁阳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建成“初心馆”“践行馆”,建设了赵寨村党员政治生活馆、党员活动中心,结合沁济暴动旧址紫陵镇烈士陵园、中共太行四地委赵寨整党旧址等打造了一条红色教育路线,筑牢全镇党员干部对党忠诚的思想根基,成功创建了“五红”党建品牌(建强红色阵地、助推红色产业、激发红色能量、传递红色关怀、扎牢红色篱笆)。该镇围绕八大区位优势,以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为契机,多规融合,合理优化生态修复、耕地保护、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文化传承等空间布局,置换盘活利用好农村零散废弃地和其他低效闲置地,统筹农村各类建设用地,加快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土地要素的高效配置,全面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打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升级版”,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
多规融合发展
明确乡村振兴的“指南针”
该镇紧扣“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理念,借助神农山国家AAAAA级风景区的优质资源,成立紫陵文化旅游平台公司,建设休闲旅游特色小镇项目,深度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历史遗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特色文化,以“旅游+”“生态+”等模式,培育农业体验园、创意休闲园、观光农业园、自驾营地、共享农庄等新业态,推动农业产业与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计划用两年时间,建设赵寨神农小镇、沁台花海、果园、水系、温泉度假、“四好农村路+”、皮筋头饰产业园等,将紫陵镇打造成全省乡村振兴样板镇,将赵寨、坞头、范村等村打造成全省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将神农小镇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小镇。
“两业”发展迅猛
稳定乡村振兴的“压舱石”
该镇依托区位优势和传统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两业”,即皮筋头饰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稳定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一是扩张皮筋头饰产业。紫陵镇是全国最大的皮筋头饰加工基地,该镇将依托坞头皮筋头饰产业园区和范村皮筋头饰产业园区,利用“产业+电商+旅游”模式,重点建设头饰电商城、手工体验馆、旅游购物馆、新产品创意研发馆等,推进头饰产业加速发展,打造“中国皮筋头饰之乡”。二是盘活文旅产业。紧紧围绕“生态建设+旅游产业发展”的理念,借助自身区位优势,依托神农山景区,打造神农特色小镇,深度挖掘乡村特色文化,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打通产业链条,打造慢生活,搞活休闲度假游,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就业双增长。
“文明村镇”创建
点燃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该镇持续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全力打造“精致乡村紫陵印象”。通过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工程和农村“厕所革命”,推进“四好农村路”高标提升,串起范村脱贫攻坚标兵村、坞头皮筋头饰产业园区、东庄省级文明村、紫陵第一党支部初心馆、赵寨特色小镇等全镇亮点,高质量、精细化美化全镇人居环境。继紫陵镇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之后,坞头村又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东庄村成为省级文明村,西紫陵、赵寨、王村3个村成为焦作市级文明村,长沟等6个村成为沁阳市文明村。全镇有8个村建成了幸福院,6个村建成了村史馆,各村都开展了“好媳妇”“好婆婆”“好乡贤”等身边榜样评选活动,各村还分别成立了“五红”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平安志愿者服务队、红白理事会,全镇喜事省办、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社会新风尚基本形成。“文明村镇”创建成功点燃社会事业发展的“助推器”,为打造“乡村振兴样板镇”提供了群众思想道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