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村区“十三五”成绩单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
●库容8300万立方米的南水北调冯营调蓄水库工程通过国家水利部审核
●经济总量、财政收入上档提速,综合实力明显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9倍
●5G绿色无人矿山荣获第三届“绽放杯”全国5G应用大赛一等奖
●千业新材料在第六届全国砂石骨料大赛中荣获第一名
●健康元4AA、千业新材料等一批项目迅速投产见效
●万达广场、衡水泰华教育综合体项目(志臻中学)、健康元医药研究院等战略性项目落地
●河南省城区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马村区摘牌入市
●全省首家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纪实图书《我们的扶贫故事》出版发行
●荣获“河南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称号
●荣获“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
●荣获“河南省民政系统先进单位”称号
“十三五”时期,是马村区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同时也是转型发展步伐最快、改革创新力度最大、生态环境改善最优、群众得到实惠最多、全面管党治党最严、务实重干氛围最浓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马村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坚决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在抓大事谋长远中积能蓄势,在解难题攻难关中砥砺奋进,“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向前迈进一大步。
回首
“十三五”
在抓大事谋长远中积能蓄势,在解难题攻难关中砥砺奋进,“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这五年,是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的五年。面对严峻的外部环境,马村区经济总量连续跨过50亿元、60亿元台阶,人均生产总值连续跨过了3万元、4万元台阶,财政收入突破6亿元大关。鸿运国际商城、千业新材料、健康元4AA等项目建成投运,万达广场、万邦物流、衡水泰华教育综合体项目(志臻中学)、健康元医药研究院等一批“大个头”、战略性项目加快推进。
这五年,是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的五年。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城镇化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省级创新平台数量翻两番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9倍,国家优秀示范园区达到2家,发展新动能显著增强。坚定不移调结构、促转型,产业结构由2.8:58.4:38.8优化为2.2:56.6:41.2,转型升级发生裂变,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坚实。铝精深加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加快改造升级,医药制造、商贸物流、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加速发展,5G工业化应用快速推广。PM10、PM2.5平均浓度下降幅度超过34%,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实现“五连降”,累计下降35%左右。
这五年,是马村地位和优势持续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的五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逐年跃升,“五纵五横一外环”道路交通体系逐步形成,区域开放新高地加快形成,一大批医药制造、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项目发展壮大,进出口总额突破3亿元大关、居四城区前列,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健康元医药研究院正式挂牌运营;5G绿色无人矿山在工信部举办的全国“绽放杯”5G应用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完成全省城区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成交额4921万元;千业新材料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第六届全国砂石骨料大赛第一名;茁成农庄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全区1042个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网上可办率在99%以上。
这五年,是短板加快补齐、民生福祉实惠更多的五年。647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连续5年实施民生幸福工程,民生财政支出36亿元,城镇新增就业超过2万人,建成医养中心3家,农村幸福院千人以上行政村实现全覆盖。26个老旧小区全部完成改造提升,城区居民全部吃上丹江水。扫黑除恶深入开展,公众安全感和政法机关执法满意度居全市城区前列。
这五年,是管党治党扎实推进、政治生态不断优化的五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村全面贯彻,深入人心。“马上就办、一马当先、马到成功”的马村精神在全区得到弘扬践行。大抓基层基础,“1+N”基层末梢组织体系、“1+4”党群融合楼院治理模式全面推行,各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明显提升。“两个责任”全面落实,以案促改、廉洁从家出发活动扎实推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持续整治,反腐败斗争保持高压态势,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日益巩固。
五年砥砺奋进拼搏实干,五年夯实根基蓄势谋势。5年来,马村区委、区政府带领15万马村人民,干成了很多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干成了一些多年想干却没有干成的要事,干成了一些曾经不敢想、不敢干的难事,开创了马村区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崭新局面。
“十四五”及未来15年,是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攻坚期,对处于历史交汇点的马村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马村区正处于发展优势显现、产业转型升级、动能加速转换、城乡发展提质、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阶段,到了高质量发展实现更大突破的重要关口,到了可以大有作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十三五”取得辉煌成就的基础上,马村区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马村的远景目标:紧紧围绕建设“焦作东部生态康养新城”,坚持“两个高质量”,突出“四区”战略定位,着力培育“3+1”四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奋力构建“六个马村”。
展望
“十四五”
紧紧围绕建设“焦作东部生态康养新城”,坚持“两个高质量”,突出“四区”战略定位,着力培育“3+1”四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奋力构建“六个马村”
建设焦作东部生态康养新城。积极对接“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主动融入郑州、洛阳“两大都市圈”和郑焦融合发展战略,发挥区位空间、产业特色、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建设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焦作东部生态康养新城。
“四区”,即奋力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商贸物流融合发展创新区、重教重医引领宜居宜业实践区、生态修复与农林文旅融合乡村样板区。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即加快建设工业集聚区、高端医药制造产业园、绿色智慧建材产业园、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万方工业园“一区四园”,重点发展医药制造、铝及铝精深加工、绿色建材等优势产业。加快布局产业链延伸,加速人工智能、5G技术、区块链等技术导入,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
商贸物流融合发展创新区,即发挥“公铁”物流基础网络优势,以待王编组站为核,以东海大道为轴,谋划构建“公、铁、海、空”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建设“豫西北、晋东南”商贸物流枢纽,打造商贸物流融合发展创新区。
重教重医引领宜居宜业实践区,即依托衡水泰华教育综合体项目(志臻中学)、万达广场、万邦物流、区人民医院、中城开田园综合体等项目,积极发展高端教育、商贸物流、现代医疗、文旅康养产业,提升商业氛围,集聚城区人口,打造重教重医引领宜居宜业实践区。
生态修复与农林文旅融合乡村样板区,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南水北调冯营水库、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等项目,多点建设公园游园、生态湿地,融合发展生态、农林、休闲等产业,打造生态修复与农林文旅融合乡村样板区。
重点构建“3+1”百亿级产业集群,即打造医药制造、铝及铝精深加工和绿色建材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现代物流百亿级产业集群,为“四区”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和动力引擎。
“六个马村”,即全力建设富裕马村、生态马村、创新马村、开放马村、健康马村、平安马村。
在富裕马村建设上,未来15年,年均GDP增速和人均GDP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显著缩小,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在生态马村建设上,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绿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污染有效预防,生产空间安全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在创新马村建设上,创新创业蓬勃发展,研发技术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创新型人才大量集聚。
在开放马村建设上,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提升,东海大道、南太行高速等重大道路工程建成投用,东部物流综合枢纽初具规模,参与郑焦洛融合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形成更具吸引力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在健康马村建设上,建成更加科学有效的现代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扶持公立医院建设,鼓励支持民营医院发展,人人享有更高质量健康环境和更高水平健康保障,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健康生活行为全面普及。
在平安马村建设上,“一中心、四平台”高效运转,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更加有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执法司法公信力显著增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更加浓厚,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政治安全、社会安全、人民安宁全面实现。
开局谋新篇,实干启征程。回首“十三五”,成绩令人鼓舞;展望“十四五”,蓝图令人奋进。马村区委书记宗家桢号召,马村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守初心、担使命,抓落实、求实效,加快建设焦作东部生态康养新城,努力为焦作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争当河南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的主力军贡献马村力量。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马村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