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杜挺勇)“双11”临近,网络购物将迎来一个高峰,而一些电信诈骗犯罪活动也随之高发。“双11”期间到底哪些电信诈骗案件高发?大家又该怎样防范?近日,市反诈中心发布防范提醒,市民一定要提高警惕。
网购商品后,有一天“客服”打来电话,称你买的东西有问题,需要退款或补偿等。想着补偿是好事,谁知跟着“客服”一顿操作,最后发现自己银行卡里的钱不翼而飞。市反诈中心民警指出,近年来,冒充客服诈骗一直是高发诈骗类型,尤其是“双11”等网购节日前后更易遇到。
不法分子冒充客服,假借市民所购商品出现卡单、快递丢失或产品质量等问题,称可以退款或补偿,诱导事主点击链接并输入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从而盗刷银行卡等。“凡是接到所谓客服的信息提出多倍退款,或加入会员需要扣除会员费等,千万不要点击对方提供的链接,要妥善保管自己的银行卡卡号、交易验证码等信息,一旦发现被骗要及时报警。如果遇到消费问题,要通过正规渠道和平台客服联系。”民警指出,除了冒充客服诈骗,还有两种电信诈骗种类在“双11”期间易高发。
第一种是点“红包”诈骗。有些红包点击领取时需要填写个人信息,或者跳转到不明网站,此类红包一定要谨慎,其目的很可能是获取个人信息,或通过钓鱼网站窃取银行系统随机发送的验证码。民警提醒,慎点此类红包领取链接,接到此类信息如有疑问,可联系电商或第三方支付网站官方客服咨询确认。若不慎点击,应第一时间关闭手机网络,修改网银、支付宝等重要账户密码。
第二种是刷单返利骗局。不法分子冒充电商,以在“双11”前提高店铺销量、信誉度、好评度为由,称需要雇人兼职刷单、刷信誉。不法分子为了骗取信任,开始会在约定时间连本带利返还,待网友刷的金额越来越大,最后以各种借口拒绝返款,甚至诱导网友继续刷单。民警提醒,刷单就是违法,刷单就是诈骗,广大市民一定不要尝试。寻找兼职要通过正规渠道,需要交定金或先行付款的工作,务必谨慎对待。
民警介绍,诈骗手段形形色色,但只要注意一些防范的关键点,就能避免被骗。接到陌生电话必须核实对方身份,无法核实身份的先作不相信处理;陌生人发来的链接或二维码,不点击、不扫描,以免遭遇钓鱼网站和木马病毒;天上不会掉馅饼,轻松中奖或坐在家中点点手机挣大钱等信息别轻信;银行发来的验证码是银行账户的最后一道防线,任何时候都不要泄露给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