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境内有沁、丹、济、蟒等天然河流。老城傍沁水之阴,沁、丹二水交汇于城东,广利渠横贯于城南,济水穿怀而过,河塘纵横相连,自古有“北方水城”的美誉。天然优美的水域环境蕴育了丰富的鱼类资源,鲤鱼、草鱼、鲢鱼、鲶鱼、鳝鱼、鲫鱼、泥鳅等,在缺油少盐的儿时是我们常能吃到的美味,自然也少不了捕鱼人的身影。
捕鱼人有几种,其中一种是放鱼鹰的。鱼鹰学名鸬鹚,初见像野鸭,是一种生活在湖泊、湿地、池溏边以淡水鱼为食物的候鸟,由于浑身长有黑色羽毛,眼睛贼亮,喙长带钩,貌似老鹰,故称鱼鹰。它脖上宽松的喉囊不停地蠕动,再大的鱼也能吞下。因此,下水前,捕鱼人会用细细的绳绾着鱼鹰的脖子根部,鱼鹰把鱼衔在嘴上,却无法吞咽,只有乖乖地把鱼交给捕鱼人。
到莲坑沿、天鹅湖看放鹰捉鱼,是老城孩子们的乐事之一。两只又瘦又尖的小船并排间隔一人宽,用木棍相连,几只鱼鹰栖在木棍上,一个个都很兴奋,不停地鼓喉囊、扇翅膀,有点迫不及待的样子。只见捕鱼人挥动竹篙,发出“噢嗬嗬、噢嗬嗬”的命令,几个鱼鹰闪电般扎到水里。刚才还风平浪静的湖面,顿时沸腾起来,水翻波涌,受到惊吓的鱼不时从水底跳出。捕鱼人不敢怠慢,踩船、蹲腰、左摇右摆,推波助澜。鱼鹰在水中你追我逐,上下浮潜,甚是热闹。不时有鱼鹰叼着摇尾挣扎的鱼从水里探出头来,捕鱼人眼疾手快,伸出竹竿将鱼鹰挑到船上,抓着它的脖子,把其口中、喉囊里的鱼挤出来。随着鱼鹰不停地上上下下,船上的鱼渐渐多起来,鱼鹰也懒惰了,捕鱼人便带着满足的微笑撑船靠岸。
放鹰抓到的往往是大鱼,拿到集市上卖,小鲫鱼等则成为犒劳鱼鹰的美食。放鹰捕鱼本钱大,费时费力,即便不捕鱼,鱼鹰每天也要食几公斤小鱼,这是鱼鹰和捕鱼人的自然约定。所以,这种捕鱼人长年在周边湖泊、河塘劳作,很是辛苦。
老城还有一种捕鱼人,只要一张细密的小网,简单、实用。住在县城南街的杨孬,便是赫赫有名的捕鱼达人,老城河沟、水塘里的鱼、鳖、虾等,什么习性、哪儿最多、哪个季节最好,他都门儿清。
那时的杨孬30多岁,长相黑瘦,身材高挑。夏日里,一条大裤衩、一双拖鞋成了他的标配。到了深秋,只要见到穿水衩裤的杨孬,街上人就知道又到出藕的季节了。
当时,老城有句俗话叫“捕鱼捉鸟,就剩大屌”,说的是捕鱼人收入不高,大多是“腿上贴灶爷——一人吃饱,全家不饥”。杨孬家人口多,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吃鱼倒成了家常饭。夏天,男人们中午收工后先到小河边痛痛快快地洗个澡,然后回家吃饭。杨孬也不例外,只是洗澡归来的他,手上多了一串用青草串起来的大大小小的鱼。不等锅台上的饭做熟,他手中的鱼已剥洗干净。那时缺油少调料,杨孬把鱼直接放到锅里清炖,撒点盐,出锅时再到后院掐一把香菜放进去,整条街便弥漫着鱼汤勾魂的香味。
城外的头道河、二道河、干河,河道窄,水流缓,是下网的理想地方。我们常常趁着周日跟随杨孬沿岸逆水而上,想和他一样过把逮鱼瘾。那时的鱼真多,只见他手掂鱼网,一个漂亮的弧线抛出,轻轻拉起,就能网得少则三五条、多则十来条大小不一的鱼。记得有一次,到了干河的转弯处,旋涡一个接一个,河水混浊,他却网网不空,而且打上来的全是大鱼。他很自信地告诉我们:“河道中心风平浪静,多是小鱼在那里嬉戏、栖身。水流缓慢,氧气较少,大鱼存不住,必须游到拐弯处,这里水流湍急,氧气充足,准有大鱼。”
倘若到了夏汛之时,更是捕鱼的大好时机。夏季雨水充沛,一场大雨就可让田野一片汪洋,多余的水便“浩浩荡荡”流入大大小小的河塘。鱼喜欢新水,会争先恐后地顺着沟渠逆水而游。杨孬在较窄的沟渠上游用竹子和芝麻杆编的篱笆堵住鱼的去路。等到了傍晚,鱼渐渐多起来,鱼的“翻花”声和水流声连成一片,杨孬快速地把两端拴在木棍上的鱼网插在沟渠的另一端。堵严实后,他开始从篱笆处往下游摸鱼,那些受到惊吓的鱼调过头来拼命朝下游游去,不时有鱼跃出水面撞到网上。被杨孬抓住和挂到网眼里的鱼很快就装满了水桶。
最精彩的是抓老鳖。水塘四周大多是泥堆土围,只在紧要处用砖和石头加固,四周的缝隙便成了老鳖栖身的地方。杨孬抓老鳖的方法很是奇妙,他能认出老鳖在水里吐的气泡,还能从众多的缝隙中辩认出老鳖的藏身之地。老鳖极胆小,遇到一点动静就会趴在窝里或泥里一动不动。杨孬仔细观察后,先不紧不慢地游一圈,受到惊吓的老鳖一动不动,杨孬正好下手。硬的是石头,软的是泥沙,不软不硬的就是老鳖。被杨孬抓到扔在岸上的老鳖,头还缩进肚子里,拽都拽不出来。
那时的老鳖不值钱,有“老鳖不上席”之说,所以也不用拿到集市上卖,就养在家中的水缸里,想吃了捞出一个炖汤,打个牙祭。老城人都知道老鳖可以入药,谁家治病求上门来,杨孬从不吝啬,免费把老鳖送人。
还有一件趣事是扒河虾。多年后,我在鲁迅小说《社戏》里读到:“我们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掘蚯蚓,掘来穿在铜丝做的小钩上,伏在河沿上去钓虾。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决不惮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的,所以不用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鲁迅先生说的是钓大河虾,我们家乡的河虾只能扒。鲁迅先生定是没见过扒河虾,比起扒河虾,钓虾委实算不得什么。
河虾是生长在小河、池塘里的那种欢蹦乱跳、晶莹剔透的小青虾,老城人俗称“小马虾”。
扒河虾一个竹筛就够了。竹筛上套一根竹竿,把不要的鸡肠子、猪内脏或蚯蚓之类的放进竹筛当诱饵,再加上砖头沉到河溏边水草丰盛的地方。只消片刻,将竹筛提起,饵食上已经聚集了一群河虾,有些警觉的河虾团身一弹,在空中划一条优美的弧线,“吧嗒”一声跳进水里,大部分河虾仍沉浸在饵料的美味里,你只须快点拣进桶里即可。用不了多大会儿,准能收获小半桶欢蹦乱跳的河虾。回到家,把河虾放在清水中,让其吐净肚子里的脏物,拌上粉芡、盐、料酒、鸡蛋清和少许香料,过油炸成金黄酥脆的焦虾,就成了老城人饭桌上的一道美食。
几十年过去了,我依然忘不了那弯弯的河、清澈的水、欢跳的鱼,还有捕鱼人撒网的潇洒身态、鱼鹰矫健自如的身影……故乡曾经胜似江南的诗情画意,让我不由得写下这首《渔翁乐》:
半竿落日半亩塘,一舟一翁一梦乡。
碧荷映红鱼肥时,把酒无菜正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