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没有路可以说就很难发展。“要想富,先修路”,道理谁都懂,可在以前落后的年代里,在大山里修路谈何容易。
我们祖辈生活在大山里,以前交通闭塞,村里的特产出不了大山,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村里当年的老支书是位老党员,曾想过给家乡修条路。但当时一是人手少,二是没资金,最后白忙活一场。1959年,他再次当了支部书记,修路的愿望仍然没有改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修了一条简单的山路,坑坑洼洼,崎岖不平,连老牛都“罢工”不想走。
修一条出山的路始终是俺村里人的一个心愿。上世纪70年代中期,集全村人之力干了两年,才修了一条曲折的羊场板车路,走起来是晴天满身灰、雨天一身泥,但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出山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提出了脱贫攻坚,对贫困村实施了一系列方针政策,给我们这个交通闭塞的小山村带来了机遇。在上级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对原路段进行了路面加宽、路基加固,临悬崖的一侧安装了安全防护设施,铺上了柏油路面,还开通了公交车。从此,这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一举甩掉了不通公交车的历史,这下可喜坏了村里的百姓和沿途的群众,终结了肩挑肩扛、手提货物出大山的历史。
路充元已经80岁有余,几十年前从外地迁移到俺村。他说:“我从山西的大山里搬到河南的山里,移来移去还是没有离开这崇山峻岭,做梦也没想到到了晚年,党的富民政策给我带来了幸福生活。有了这条幸福路,我们老百姓就能真正幸福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