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村庄有颜色 赵庄村的颜色一定是红色的
今年入山拍摄红叶时已是初冬,我们选择了距离焦作城区最近的中站区龙翔街道赵庄村。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去年拍摄的红叶照片经新华社刊发后,在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引爆流量,产生了现象级的“红叶效应”,带动了包括赵庄村在内的太行山红叶观赏热潮,红色赵庄也是在那个时候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赵庄村的红叶应该是有精神的,经历了两轮寒流和降温后,红得更加鲜亮,愈发绚烂,将山峦和层林浸染,将红色赵庄点缀得更加斑斓。霜重色愈浓,说的可能就是这样的精神。
赵庄村的红叶不似靳家岭那般漫山遍野的红。这里的红叶高低错落,层次分明,一团团、一簇簇,你争我抢地挤在一起,这种热情的颜色将人心底深处的那丝喜悦勾了起来,整个人、整个村庄也仿佛跟着鲜亮了起来。
红色,真的是一种能鼓舞人精神的颜色。
青山红叶,白草黄花,近处步道旁三五游人,远处山峦上亭台一点,初冬的赵庄村仿佛一幅写意山水画。这画布上灼灼耀眼的一大片是赭红,朴实厚重的是赭石,低调内敛的是花青,还有无尽的留白,仿佛都在诉说着大山深处的故事……
如果村庄有气质
赵庄村的气质一定是红色的
八百里太行将最美的一段留给了怀川,赵庄村则是南太行上一颗耀眼的红色明珠。那漫山遍野的红,是村庄的颜色,也是生命的颜色,更是共和国艰难成长中最动人的那方底色,给这里的人民赋予了一种顽强不屈、拼搏向上的气质。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赵庄村、高窑河、麦秸河一带广泛发动群众,建立了革命根据地,袭击日伪,打击汉奸,成为晋豫一带重要的抗日力量,著名红色电影《地雷战》就是以赵庄村为原型拍摄的。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诞生了“太行八英”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在新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红色印记。
1943年秋,中共地下党组织在赵庄村建立民兵支队,组织抗日力量,22岁的连启英头一个报了名。不久后,连启英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任命为赵庄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从此后,赵庄村有了党组织,群众有了主心骨。在连启英的带动感召下,赵庄村又有7名女同志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她们分别是靳禄英、郜明英、赵兰英、赵桂英、林发英、郜小妞、靳子荣。这8名女同志在地方民兵组织的领导下,通过“游击战”“地雷战”的战术与日伪进行武装斗争并取得胜利,也带动了当地群众积极参军保卫家园。
1947年秋,国民党军对焦作一区、二区进行围剿。郜小妞所在的麦秸河据点率先打响了枪声,紧要关头郜小妞主动请缨冲出敌人的火力包围,到临近的赵庄村搬救兵。得到消息后赵庄村、高窑河防区一边组织民兵团进行反击,一边研究地形地势,因地制宜与敌人进行周旋。经过拉锯奋战,敌人伤亡惨重,麦秸河、赵庄村、高窑河防区安然无恙。在随后的焦作一区杀敌表彰大会上,这8位女同志分别被授予“杀敌英雄”“爆破英雄”光荣称号。因为她们名字中大多有一个“英”字,群众亲切地称她们是“太行山上的八盘雄鹰”,“太行八英”的名号由此而来。
“太行八英”为了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牺牲。赵兰英结婚3个月,靳子荣结婚刚刚3天,她们就带头送夫参军。那时的太行山区,到处都是“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动人事迹。不到一年,两人丈夫相继牺牲,她们化悲痛为力量,继续战斗在第一线直到革命最后胜利。
如果村庄有精神
赵庄村的精神一定是红色的
匆匆流去的是韶华,亘古不变的是精神。
由太行山革命根据地孕育而出的太行精神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淀和延续。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太行八英”巾帼不让须眉、银发不让青丝。她们牢记党的宗旨和优良传统,将艰苦奋斗、顽强不屈的太行精神继续发扬光大。她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焦作市妇联授予她们“巾帼英模”的称号。
无论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为了铭记革命英雄,传承红色精神,赵庄村在市政协的全力支持下,在窄门峡谷入口山峰上建成了“太行八英”纪念馆,并于2020年8月1日建军节当天开馆。当时“太行八英”中唯一健在的赵桂英老人已是91岁高岭,她不顾身体孱弱,在家人搀扶下走完了900多级台阶来到了纪念馆。看到馆内陈列的红色文物和图片资料,赵桂英老人流下了眼泪,感慨万千。
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作为一名有着70多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赵桂英老人虽已离休,但仍旧在能力范围内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眼睛不好的她让子女给她读新闻、念报纸。她常说:“人虽然退休了,可觉悟不能降低,思想不能掉队。”抗击疫情期间,老人向组织交纳特殊党费200元;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始后,92岁的她主动报名当党史讲解员。她经常教育子女,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多为党和人民作贡献。
如果村庄有情怀
赵庄村的情怀一定是红色的
前行不忘来时路,情怀依旧绽芳华。
赵庄村党支部书记刘理军今年53岁,他是土生土长的赵庄村人,在赵庄村党支部书记这个岗位上他已经连任4届,整整10年。
10年前刘理军放弃了蒸蒸日上的生意回到赵庄村建设家乡,妻子家人不理解,问他到底为了啥?
刘理军的回答只有一个词:情怀。
在外拼搏的日子是充实的,但生意做得越大内心总觉得缺少了一点什么,尤其是当他回到家乡赵庄村,看着眼前凋敝的小山村和依旧靠天吃饭的乡亲时,他的内心五味杂陈。
刘理军对此山此土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这种情怀是游子之于故土的一片拳拳赤子之心,是想要在家乡希望的田野上耕耘奋斗的美好愿景,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深植于骨血、传承不息、割舍不断的乡土情节。
回到家乡这10年是充实的,案头上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和工作日志记录了这些年来他工作的印记。
全长18公里的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红叶大道”和全长4公里的窄门村红色旅游健身步道的修建完成,让赵庄村的红叶不再困于深山独自美丽,每年深秋时节,窄门村附近人流如织,带动了周围的三产经济。
曾为省级深度贫困村的赵庄村,贫困人口54户104人,通过盘活产业资源,引进扶贫项目,2019年年底村集体收入将近15万元,实现了脱贫摘帽。
2020年,“太行八英”纪念馆及八英广场等一批红色教育项目的建成是赵庄人真正的高光时刻。
刘理军话里话外都是掩饰不住的骄傲:“这两年我们想的都是依托窄门景区开发和‘太行八英’纪念馆建设,探索红色文化+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子,以‘红色、古色、特色’为依托,结合村里现有的古民居、古树等资源,通过‘太行八英’故居、活动遗迹和《地雷战》场景再现等方式,实施红色革命体验区民宿文旅项目。”他目光坚定,斩钉截铁地补充道:“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推进乡村振兴,赵庄村有决心,也有信心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从革命老区华丽转身成为红色旅游乡村。只有党员红、乡村美、产业兴,才能真正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和发展!”
临走的时候夕阳西下,晚霞的余晖给赵庄村披上了一层秀美的红装。在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下,眼前的赵庄村仿佛一幅静谧、美丽的画卷在等待着人们去描绘……
图① 中站区龙翔街道赵庄村风景一角。 许来伟 摄
图② 小学生走进中站区龙翔街道赵庄村“太行八英”纪念馆。
本报记者 宋崇飞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