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覃怀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追寻英雄的足迹
父亲的油菜花
黄河从我家乡过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订报服务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1年11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追寻英雄的足迹
——黄继光纪念馆参观记
作者:□赵锦河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000
分享到:
 
   

  前段时间,我和几位朋友从成都驱车90公里,来到德阳市中江县,参观闻名全国的黄继光烈士纪念馆。

  我们一行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黄继光烈士敬献了鲜花、花圈和条幅。馆长向我们介绍了纪念馆以及黄继光烈士的有关情况。

  纪念馆位于中江县城东,魁山脚下的御马河畔,是一座仿古园林式建筑,占地1.6万多平方米,由纪念性景区、陈列展览区和办公服务区三部分组成。纪念性景区位于全馆中间,有门厅、中朝友谊亭和浮雕、题词等纪念性建筑。门厅是中国古牌楼式建筑,横匾上镌刻着董必武题写的“黄继光纪念馆”几个金色大字。

  在烈士遗物展柜里,陈列着一件破旧的棉衣,那是黄继光生前穿过的一件衣物。

  1930年11月20日,黄继光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叫发财垭的小山村。他受父母影响,从小热爱劳动,割草、打柴、捡粪样样行,村里人夸他长大了一定有出息。

  1951年3月的中江县,一个赤脚瘦小的青年顶着寒风去赶场。走进集市,他直奔写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醒目标语的志愿军征兵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他就是黄继光。

  回到家里,黄继光把第二天要上前线的消息告诉了母亲邓芳芝。母亲沉默了很久,一句话也没有说。

  当晚,母亲匆匆出门,带回了一件棉衣,那是她向邻居借的。那时候家里太穷了,全家只有一件破得不能再破的棉衣,根本不御寒,奶奶担心朝鲜太冷,让他母亲向邻居借来一件棉衣。

  第二天,黄继光穿着这件棉衣出征,邓芳芝眼含热泪,依依不舍地送走了儿子。母子俩万万没有想到,这一面竟然是永别!

  黄继光扑向敌人碉堡口的刹那间的造型雕像,矗立在纪念馆十多米高的平台上,它把伟大战士的献身瞬间塑成了永恒的丰碑!雕像映衬于苍崖翠嶂之中,象征着烈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如苍松翠柏般万古长青。雕像两侧分别镶嵌着朝鲜一级国旗勋章和抗美援朝纪念章的模型。雕像后宽大的岩石照壁上镌刻着郭沫若同志的题词——“凯歌百代”。像座下宽35米、高9米的岩石墙上刻着邓小平同志题写的“特级英雄黄继光”7个雄浑苍健的大字,与英雄雕像交相辉映。

  看到这尊雕像,小时候语文课本《黄继光》中的一段话立刻闪现在我的脑海中:“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这段生动的情节描写,成为我们这一代人永恒的记忆。

  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一个军队不能没有军魂!上甘岭战役折射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我们人民军队代代相传、千古不朽的军魂!

  走在中江的大街小巷,处处能感受到黄继光烈士的精神痕迹——当地以黄继光名字命名的地方有十余处,包括继光镇、继光村、继光大道、继光水库、继光桥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黄继光纪念馆。

  参观了心仪已久的黄继光烈士纪念馆,了却了我的一桩心愿,同时也接受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000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日报视频号
焦作日报快手
焦作日报抖音
焦作网二维码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视频号
焦作网快手
焦作网抖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