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周末·读者俱乐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与《焦作日报》的故事
霜染柿子别样红
拤 柿
姐姐的缝纫机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订报服务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1年11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姐姐的缝纫机
本报老年记者 刘松梅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000
分享到:
 
   

  中秋回家看望父母,姐姐送我三对手工绣花的鞋垫,图案有喜鹊闹梅、蝴蝶戏牡丹,还有一幅卡通画,都是栩栩如生。

  看到姐姐做的鞋垫,让我想起了姐姐的缝纫机。上世纪70年代,由于物资匮乏,很多物品十分紧缺,谁家要是有一辆自行车或一台缝纫机,会赢得无数羡慕的眼光。男女青年婚娶的彩礼皆以“三转一响”四大件为标准。

  姐姐到了婚嫁年龄,勤劳能干且心灵手巧的女孩子特别受庄户人家青睐。为姐姐说亲的媒婆纷至沓来,一个个拍着胸脯承诺:只要姐姐愿意,四大件绝对一样不少。可姐姐总是笑而不答。因为姐姐已经有了心仪的对象,是表姐介绍的一个长相英俊、玉树临风的现役军人。二人情投意合,约定转业后就结婚。

  姐姐是父母的长女,上到小学三年级因生活紧张辍学,成了父母的得力助手,帮忙照顾弟弟妹妹并分担家务。她十三四岁就会纺线织布,十六七岁就包揽了全家人的单鞋棉鞋,十八九岁就会剪裁衣服。当时流行的中山装、军干服等,姐姐一看就会裁剪,村里的男女老少都穿过姐姐裁剪的衣服。还有很多新鞋样也出自姐姐之手,很受同龄女孩子追捧。姐姐白天下田干活,晚上陪母亲点灯熬夜做针线。看着女儿长大,就要嫁为人妻,无论多么困难都要陪送一件像样的嫁妆,最起码得有一台缝纫机,不然会愧疚一辈子。

  父母有了这样的想法,很快就付诸行动。母亲把鸡蛋攒起来,到能卖1元钱的时候就拿到集市上去卖;菜园子里种的大蒜、辣椒等蔬菜收摘后也拿到集市上卖钱,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父亲则到处割荆条、桑条、柳条编成箩头、鸡罩等,能卖多少算多少。姐姐看父母那样辛苦,多次表示自己不要嫁妆,但都被父母摇头否决。

  后来,一次偶然姐姐参与了一项工程建设,收入在当时来说还不错,辛苦坚持了3个月,领到了一份颇丰的收入,直接买了一台华南牌缝纫机带回了家。

  姐姐买缝纫机的消息不胫而走,整个小村庄顿时沸腾起来。姐姐直接剪开包装箱,组装起缝纫机来,并对母亲说:“我这是给您买的。咱家十来口人穿衣服全靠咱俩双手缝制,以后我嫁了人,弟弟妹妹还小,有了缝纫机,您就不用发愁了。简单的衣服您来做,复杂的、新潮的衣服我趁空回来帮您做,也不枉你们把我养大!”一番话说得母亲眼泪直流。

  临近春节,姐姐的对象回来探亲,并带回了结婚报告。姐夫呵呵说:“我回来的时候买了一台缝纫机,是上海牌的。还买了手表和自行车,您看需要啥我再添置。”母亲叹了口气说:“你们两个呀,都太懂事了。”

  姐姐的婚姻生活幸福,夫妻恩爱,儿女双全,和婆家人相处融洽。她留在家里的缝纫机成了我家的宝贝,陪伴我们走过了艰难困苦的岁月,是我们从贫穷走向富裕的见证。虽然后来使用的频率不高,但没有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000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日报视频号
焦作日报快手
焦作日报抖音
焦作网二维码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视频号
焦作网快手
焦作网抖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