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村位于修武县云台山镇西部深山区,南邻金陵坡村,东靠兵盘村,西接该县西村乡,北与山西省陵川县赤土坡村交界,下辖龙门、茶棚、峨峪和色花树四个自然村,分布在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境内,现有23户69人。龙门村形成于明末清初,村庄四面环山,村内有王、陈、张、赵等姓氏,数百年来几个宗族交错而居,守望相助,与世无争,宛如世外桃源。
龙门村之所以叫龙门,是因为该村西北约1000米处有一峡谷,状如龙门,故而得名。龙门村口有一水从山西陵川艾河掌流过,在此处下落成潭,这就是著名的转泉。所谓转泉,就是此处泉水会突然旋转起来,水流大时高达1米,小时只有十几厘米高。这股旋转的水流倏忽而起、倏忽而落,常常是无风而起,很是怪异。更怪异的是,很多时候有一大一小两股水流同时旋转,小的跟着大的旋转,像是追逐嬉戏,运气好的人来一次见一次,运气差点的来个十次八次,也不一定能够见到一次。因其怪异,加上这里风景殊美,近年来成为户外爱好者寻访的热门景点,被称为天下奇泉。
该村村民说,很早的时候,村里有一对新婚不久的小夫妻,丈夫因事外出,几个月后回来,发现媳妇已经大了肚子。这个男人心胸狭隘、小肚鸡肠,加上媳妇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好说好笑,不知道避人,他怀疑在自己外出这段时间,媳妇有了野男人,肚子里的孩子一定是个野种。为此,这个男人天天骂媳妇、打媳妇,逼问野男人是谁,媳妇不堪其辱,决心以死明志,于是爬上龙门口左边的山峰,从上面跳了下去。由于是一尸两命,怨气太重,这处水潭常常无风起浪,水流快速旋转,时起时落,而且是一大一小两个,大的是自杀的媳妇,小的是她肚子里的孩子。人们说,这是死去的媳妇带着孩子在诉说自己的委屈和屈辱呢。这个水潭原来叫老潭瓮,该媳妇在此处跳崖后,因时常起落旋转的水流,故而改名转泉。
实际上,水潭四周的地形十分独特,三面环山,左面有个三四米高、两三米深的石罅,让这边的水流与其他之处的水流方向不同,自然空气流动的方向也不同,如果碰到石罅与外面的空气温差过大,就会先形成小的旋风,再带动水流旋转,就形成了转泉。转泉上方有一风华剥落崩塌的巨石,形似一只在努力爬上龙门口的乌龟,非常有趣。
龙门村应该是因一条古道而兴起的,这条古道从山西陵川县夺火镇经军寨、望洛、赤土坡进入修武县境。该村村民说,这里原本没有村落,清康熙年间,山下沿山村(今属七贤镇)有一位姓赵的善士,有感于从夺火到此处山高路长,道路崎岖,行人艰难,常常饥渴困乏,就在这里搭建了一座茶棚,免费为行人提供茶水和休息场所。如今,茶棚早已不见踪影,但搭建茶棚的石坪还在,约10平方米,就在古道右侧。这里地势平坦开阔,适合短暂休息。从古道到茶棚,约有十几米的距离,此处虽然平坦,但山石裸露,赵善士就在石头上开凿了一条1米多宽的便道,连通古道和茶棚,行人至此,可以直接从古道下来到达茶棚。同时,山石开凿,高出便路的部分就成了天然的凳子,行人可以坐在这里,一边吹着凉风欣赏山景,一边喝水休息说说闲话,非常便利和惬意。赵善士数十年如一日在这里施茶,风雨无阻,深受行人爱戴和感激,他的茶棚就成了这条古道的重要地标,人们到这里都要停一停。时间长了,就有人在茶棚边做起了小生意,于是就有了村落,取名叫茶棚。
据说,赵善士虽家财万贯,却有一件说不得嘴的遗憾,那就是一直没有子嗣。但后来,他的义行感动了神灵,50多岁的时候喜得一子。赵善士在这里施茶,地方志没有记载,他的故事只是在当地民间口口相传。赵善士免费为行人施茶数十年,体现的是我们中国人古道热肠、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他晚来得子,则是我们中国人对好人好报的美好祝愿。
沿着这条古道逶迤而下,就到了龙门村。主道继续南下到金岭坡村后,又岔出一条道,沿着从龙门口流下的艾河,可行至兵盘村、边庄村,至回头山,就出山到达平原了。这条路,应该就是老路功碑上说的“望洛古路”。
距离茶棚遗址所在的石坪不远处,即是创建于清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的通济庵。据传,周边山村父老目睹山区数十里杳无人烟,行人商旅无处求神拜佛,祈愿神佛护佑,便修建了通济庵。通济庵现存舞楼面阔三间,单檐硬山,两层阁楼建筑,块石砌墙,灰板瓦盖顶,上层木柱石柱础。东西配殿各三间,大殿三间,为2000年重修。庙门前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栾树,已有300年树龄,与通济庵是同时代之物。
龙门村至今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富有豫北典型地方特色的民居及完整的街巷格局,其独特的村落格局和空间形态,是豫北山地村落的典型代表。龙门村背靠太行山,曲绕的溪流从村前穿过,村落选址遵循“背山面水”的选址原则,村庄选址比较符合传统风水学说,不但能因形就势,还可以获得充足的日照、通风,为生产、生活取得更多的便利。
龙门村与周边的梯田、坡坎、峡谷、山岭等地形景观,形成完整有序的田园山村相互交融、交相辉映的自然生态景观系统。龙门村的历史街巷的尺度空间十分舒适宜人,主要巷道村路东西走向,与村庄的大路相连,主要街巷之间都有南北向的次巷相通,次巷最窄处仅宽1米,只能容一人通过,网格化的街巷布局对整个村落的通风采光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自由的肌理形态,一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也是受到古道商贸文化的影响,古代马帮的通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龙门村商贸的发展,也影响了村落建筑的格局和布局。整个村落的石墙体、灰瓦坡屋顶、石板路、石台阶、石门楼、石院墙、石磨房、石畜圈的风貌以及从基础到屋脊全由石块垒砌的石头楼房,村内随处可见石槽、石磙、石臼、石桌、石凳等石头器具,展现了一座石头村的石头特色。
2021年11月,龙门村列入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单,成为修武县第五个省级传统村落。至此,修武县有6个国家级传统村落、5个省级传统村落,是焦作市传统村落最多的县(市)。
图① 龙门村。
图② 龙门村的石头房。
秦福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