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冬天,室外天寒地冻,室内温暖如春。殊不知,室内温度过高会出现咽干、嗓子痛、胸闷、感冒等症状,这种症状被称之为“暖气病”。焦煤中央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区主任李庆伟提醒,冬季供暖期间要控制好室内外温差和室内空气湿度,经常开窗通风、多补充水分,谨防“暖气病”找上门,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和儿童,要特别注意。
“暖气病不是医学上的病种,而是由于冬季室内暖气开放,门窗紧闭,空气流通不畅,导致人烦躁不安、鼻咽干燥、皮肤干燥,且伴有常见的感冒症状等,这些统称为‘暖气病’。”李庆伟说,当人们出现不同程度的内热外寒症状和不适感,如胸闷、头晕眼花、出汗、血黏度增高、血压改变、尿量减少、软弱无力等,就是已经让暖气给热出了“暖气病”。
李庆伟指出,居民生活在相对湿度为50%~60%的环境里时最感舒适,环境过分干燥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当空气湿度低于40%的时候,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因此,当人在密闭的暖气屋里时,就好像处在一间缺水的蒸笼里,人体水分会快速丢失,这也是很多人早晨起床后会感觉咽部干疼、嘴唇起皮的主要原因。此外,20℃左右的室内环境也易滋生细菌,如果室内空气流通性差,极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那么,人们在享受暖气带来的这分温暖的同时,应如何预防“暖气病”呢?对此,李庆伟给出了两大建议:一是从外部环境上改变:控制好室内温度和湿度。一般情况下,室温保持在18℃~24℃为宜,湿度保持在50%~60%为宜。要想室内空气变得湿润,可使用加湿器或在床前摆盆水,还可在室内多养些绿色植物,最好选择绿萝、吊兰等,因为这些植物叶面蒸腾的水分比较多,可以调节室内空气湿度;住户在供暖期间大都选择关门闭窗,这是不对的,早、晚一定要开窗通风,有必要时可以多去室外转转,这样可以调节人体对温差的适应能力。二是多喝水是预防“暖气病”的重要措施。人体内如果缺失水分,会阻碍新陈代谢,加速衰老。因此,在供暖季,用暖户应多吃苹果、梨、香蕉、橘子等水果,既能补充水分,又能避免摄入太多热量。同时,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温热性质的食品,如萝卜、芝麻、番茄、银耳、豆腐等,不吃或少吃辛辣食品,不饮或少饮酒。对于一些老年人,体育锻炼必不可少,一般可选择太极拳、快走等较为缓和的运动。但要注意保暖,锻炼的时间不能太长,还要注意呼吸,空气冷,千万不要用嘴巴直接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