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前,我拥有了第一辆自行车,今日旧事重提,是因为它陪我度过了15年的风风雨雨,为我立下了汗马功劳。
高中毕业后,我便返家务农。那时,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好不容易攒了180元,我和父亲商议决定买辆自行车,外出办事方便些。于是,父亲买回来一辆飞鸽牌自行车,不过是八成新的二手车。
虽然是二手车,但我对它关爱有加,每天把它擦得亮光光的,前后轴承、链条,油上得足足的,总怕生锈了润滑不好。外人不仔细看,必定认为这是辆新车。
记得我的自行车第一次执行“光荣任务”,是邻居家娶儿媳妇,决定用它把新娘接回家。那时,农村娶亲能找五六辆像样的自行车,已够风光的啦。
当时,负责为邻居家操办婚事的总管把我排到接亲队伍中,交代让我骑车把新娘接回来,并给我封了红包,但要求是接上新娘后,中途得保证新娘脚不能下地,否则就不吉利,对主家不好。这任务够艰巨的,因为我骑车技术还不太老练,更重要的是十几公里远的路程,而且中途要经过两个集镇,集会上人来人往,万一人多不能正常骑行怎么办?我想,这么重大的任务难以胜任,便向总管提出换人,谁知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换,这是对你的考验。如果能光荣完成这项任务,以后你在全村人面前那可是风光无限啊!”
这位总管说话办事雷厉风行,说一不二,村里不管谁家有红白喜事,都请他来操办,在众人面前威望很高。所以,我只好担起这重担,负重前行。
我们一行六人的接亲队伍,每人胸前系上红布条,各自骑着自行车,浩浩荡荡出发了。到了新娘家中,新娘早已梳妆打扮完毕,等待接亲队伍的到来。各项工作准备就绪,新娘坐上我的自行车,我们一行打道回府,路过集镇,道路两旁的地摊一个挨一个,赶集的人你来我往,好不热闹。还没到集镇,我就在心里祈祷,千万不要挡我的路。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一路畅通无阻,顺利返回。村里看热闹的男女老少,欢声笑语,热闹非凡,来到邻居家门口,一挂火鞭“噼噼啪啪”响过,新娘子与新郎官拜堂成亲。这是我的自行车第一次作出的“特殊”贡献。
自从买回这辆自行车,村里人时常来向我借用,我的原则是:不管是谁,只要张开口,立马让他们用。有人说我的自行车是公用车,谁想骑谁骑。
一天早饭后,自行车在我家院里停着,全家人都下地干农活去了,院门也没有上锁。到中午回来,我发现自行车不见了,不知谁把它骑走了,左右邻居问谁谁也不知道。难道是小偷偷走了?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天黑,村东头一位叔才把自行车给我送回来。原来,他来借车时家里没人,因有急事,一时也找不到我,就把车骑走了。这样的事发生过好多次,不足为奇。
如今,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汽车和电动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是城乡居民出行办事的主要代步工具。但是,当年在老家骑自行车的经历仍历历在目,让人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