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人一到冬季特别怕冷,四肢冰凉,甚至不愿意起床。焦煤中央医院神经内科一区主任是明启提醒,冬季老人小心低体温症,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是明启说,当人体体温下降到35℃以下时,会发生低体温症,这也是老人冬季死亡率高发的一大诱因。由于老人出现低体温后,可能无任何不适与痛苦,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视。
是明启介绍,低体温症发病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天气寒冷;另一方面是因为有些人体内产热少,体温调节功能差,在寒冷环境中从皮肤丢失的热量多,不能使体温保持在一定的水平。特别是老人和婴儿,对温度的变化不那么敏感,有时即使室温相当低,也可能感觉不到。当体温下降到35℃以下时,就会发生低体温症,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脏系统等会受到损伤。如何判断低体温症?是明启表示,一般来说,患了低体温症会出现以下这些症状:1.控制不住地颤抖。2.无法完成复杂的动作,特别是手不听使唤,步伐不稳,手指敏捷度下降60%左右,握力下降30%左右。3.神志不清,言语含糊。4.剧烈颤抖。5.不合常理的举动,如脱掉外衣却不知道冷。6.停止颤抖,此时进入非常危险状态。7.皮肤发白,变青。8.瞳孔放大。9.心跳和呼吸剧减。10.肌肉发硬。
“一旦发现老人有低体温症状,应及时采取升温措施,如裹上毛毯或棉被保温,也可用热褥、热水袋等,必要时需要立即送医院救治。”是明启说。
冬季,老人该如何预防低体温症发生?是明启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寒冷季节,注意保暖,及时添加衣服,可在室内进行体育锻炼,室内要采用取暖措施。夜间温度下降明显,尤其注意关闭窗户。二是多吃富含营养容易消化的食物,增加热量较高的牛羊肉等食物,以保证足够的热量,有慢性胃病者可少食多餐。三是患有疾病时要及时治疗,以使身体早日康复。同时,应避免使用降温和降低代谢的药物和镇静剂。如必须使用,应以短期、小量为原则。四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运动可使骨骼肌紧张并强烈收缩,代谢增加,从而增强体质和御寒力;调畅情志,稳定的情绪有利于人体的生理机能调节。冬季的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过恐则伤肾。因此,生活中要始终保持乐观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与群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