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模样喜庆,它红润、光洁,看着就喜人。寓意更好,事事(柿柿)如意,深得人心。更有老话说,柿子摆放家里头,一年四季不用愁。柿子好吃,吃上一口,或者脆甜甘爽,或者绵软多汁,它独有的甜让秋冬之冷多了几分温暖。
母亲喜欢做柿饼。每年霜降后,母亲就采摘来柿子,堆在簸箩里,家人坐一圈,用小刀旋柿子皮。这个工序单调而累人,不过一家人说说笑笑的,倒也不觉得枯燥,再想想柿饼的甜蜜滋味,更不觉得累了。旋去皮的柿子,我们再一个个串在绳子上,挂在院子里,任秋风吹,任日头晒,看它们一日日紧皱,一日日加深了颜色,我们的喜悦也随着加深。但它怕雨,天一阴,我们就赶紧把它们收进屋里。一个月后,母亲把它们捂到缸里。其间,母亲不断翻开看看,用手捏捏。十天半个月后,取出来再次晾晒。第二次晾晒的日子就短了许多,母亲说是把它出的“汗”晾一下,免得柿饼发霉。其实这时候的柿饼已经能吃了,皮筋道而内里绵润,甘甜如蜜。
经过四五天的晾晒,母亲再次把它们收入缸里,进行第二次捂饼。待柿饼表面铺上一层厚厚的“白粉”就表示大功告成。此时再吃,又多了一层滋味,绵厚甜腻。“色胜金衣美,甘逾玉液清”,古人诚不欺我。
自从我们进城以后,母亲就没再采摘过柿子,更没做过柿饼,秋冬的日子里似乎少了些许甜蜜。
今年10月,修武县七贤镇外窑村第二届柿子文化节开启,几个朋友到外窑采风。走进外窑,道路、山谷层林尽染,树叶红了,叶子落了,柿子一簇簇、一盏盏像灯笼,在蓝天下耀眼而美丽。道路两边也摆满了成熟的柿子,老乡的笑脸也晕染出一片红霞,这红火的场面感染着所有人,大家兴致勃勃地看演出、摘柿子、吃农家饭、赏秋山美景。
外窑柿子节既宣传了外窑柿子的独特魅力,更有力地推动着山村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这是一项积极而甜蜜的活动。
有朋友给我捎带了几公斤柿子,我送给母亲,母亲喜笑颜开,迫不及待地旋掉柿子皮,把它们串在绳子上,挂在阳台上,这一小串柿子成了我家一景。大概所有的美沉于生活,来于生活才更有底气,也更丰饶。
我要感谢柿子,既满足了母亲做柿饼的爱好,也成为我生活中一处趣味美景,更能让我饱口舌之欲。行笔至此,我念及柿饼的滋味,已口舌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