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刚过,又迎来“双12”,紧接着就是2022年元旦。一连串的销售高峰,加上电商造节接二连三,消费者着实有点眼花缭乱、不明就里了。
这不,“双12”刚过,网上和媒体就出现了大量吐槽。
消费者的厌倦和冷漠加之时间点的不对,直接导致今年的“双12”变成一个尴尬的促销节日。而“双11”后爆出的欧莱雅安瓶面膜价差事件、中消协点名薇诺娜虚假发货等,让今年的“双12”显得颇为冷清。
电商造节的促销套路,近年一直被外界诟病。在“双11”“双12”期间,店铺促销页面宣传的“预计到手价”,其实都是有门槛和规则的,想算清楚比读书时的数学题还难。
促销期间,一些店铺推出的满减券,是属于“会员领取”。
随着电商促销的套路越来越多,不少消费者发现,有时线上所谓的大促甚至比不上线下店打折来得实在。
关于这个问题,有电商平台内部人士透露,“双11”刚过不久,加上2022年春节又快到来,年货节反而是过年前平台促销的重头戏,会投入更多的资源。所以,今年“双12”只是常规促销。
在电商平台频繁促销的背景下,电商节日期间,“低价”问题已受到多方关注。今年11月,中消协就提醒消费者不可迷信“低价”。
消费者的吐槽还包括电商消费节本身就多,再加上今年各地都举办了促消活动,引起了市场一定的倦怠。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双11”引发的消费问题,包括欧莱雅安瓶面膜价差事件、薇诺娜虚假发货等,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商家、主播和消费者在“双12”期间的购买力。
凡此种种,除了众多消费者厌倦了电商平台的促销套路外,中小商家鱼龙混杂、售后问题反馈难等问题,对电商平台的频繁促销、造节等手段呈现疲态。
因此,作为电商平台,针对购物节的发展还是应该回归商业本质,追求高质量发展,从商品上突出品质化、创新性、个性化等特点,根据不同的消费需求进行供给调整,满足更多分层用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