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公布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焦作煤矿成功上榜,是我省此次唯一入选的国家工业遗产项目,也是我市首个国家工业遗产。
国家工业遗产的价值是什么?我市又将如何打好“工业遗产牌”,让国家工业遗产活起来、火下去?今天,本报带领读者重新回味焦作这个“国字号”工业遗产,带你回味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图① 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内一角。
图② 红色小礼堂。
(照片由王保才提供)
图③ 小学生在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参观。
图④ 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复古街景。
“国字号”工业遗产的“光辉岁月”
工业遗产,一座城市的记忆。对焦作“国字号”工业遗产,你了解多少?昨日,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管理局局长王保才向记者讲述了焦作煤矿身上像金子般闪耀的品质和它的“光辉岁月”。
焦作煤矿的历史价值:王封矿和李封矿是中国煤矿工业发展变迁的“活化石”。1925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焦作煤矿工人举行了震惊中外的焦作煤矿工人大罢工。此次罢工持续近8个月,以完胜而告终,显示了产业工人的斗争性、团结性力量。毛泽东赞誉焦作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这里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标识;河南省第一批产业工人在这里诞生,这里是焦作工人运动的发祥地;焦作第一个党组织——中共焦作支部干事会在这里成立,这里也是焦作的红色摇篮。
英福公司的进驻使焦作矿区出现了电力照明、运输等,焦作的工业城市初见雏形,迈出了向现代城市化发展的实质性一步。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焦作煤矿工人先后两次把重要的煤炭设备和物资运往湖南、四川、山西,为祖国的抗战和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期间,焦作矿工备战上山,成立矿工游击队,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作出了重大牺牲。
焦作煤矿是河南省最早的现代化矿井,是帝国主义侵略掠夺的受害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实践者,是河南工业化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也是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焦作煤矿的科技价值:西大井建成之时机件精良、工程完备,是河南最早的现代工业大规模开采的矿井之一。西大井的开采,标志着焦作煤矿大工业时代的到来。王封矿在煤炭系统,为河南省及国家煤炭工业战线培养输出了一大批煤矿管理和技术干部,先后荣获国家级奖励11项、省部级奖励68项,涌现出全国先进集体采三队、全国劳模、全国煤炭行业特等劳模、“矿山铁汉”丁百元等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李封矿曾是焦作煤矿的主力矿井,为焦作煤矿获得三项全国煤炭行业第一名作出了突出贡献,焦作煤矿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刘九学先进工作经验曾在全国煤炭战线广泛推广。
一座城市的记忆现在“相当潮”
要说焦作有哪些“网红”打卡地,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绝对名列榜单之上。近些年,我市让这些沉寂多年的老工业遗产华丽转身,实现了“逆生长”,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据了解,在企业转型发展新航程中,王封矿利用历史工业遗存,以焦作市全域旅游定位为依托,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打造集文化、休闲、旅游、餐饮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2019年6月开园至今,该景区共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已成为广大党员群众和青少年接受红色教育的重要场所和主要阵地,对宣传“特别能战斗”革命精神,丰富焦作市红色旅游内容,提升焦作山水旅游的内涵和品位,带动周边经济增长和扩大影响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目前,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已获批成为国家AAA级文化旅游景区,并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煤炭行业红色教育基地”“焦作市红色资源旅游访问示范点”“焦作市红色教育基地”“焦作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焦作市党史教育基地”“焦作市廉政教育基地”等。
王封矿拥有英伦风格的坑口电厂旧址、苏式风格的办公楼、综合楼等遗址以及独具特色的运煤栈桥等,李封矿拥有典型英伦风格的矿师院,这些各具特色的工业遗存,拥有各自的建筑美感。西大井井架已被列为焦作市文物保护单位,坑口电厂遗址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都是不可多得和不可复制的仅存的英式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迟来的捷报也是零的突破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决策部署,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2017年至2020年,工信部先后组织了四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工作,我省四家企业申报成功,分别是洛阳矿山机器厂、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洛阳耐火材料厂、洛阳铜加工厂。
从焦作煤矿衍生出的四川嘉阳煤矿、天府煤矿也是“国字号”了,王保才等人不想让焦作煤矿泯灭于历史尘埃中。当看到焦作煤矿一些“古董”渐渐消失在历史中时,王保才感到很痛心,感到责任重大。
今年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申报时,王保才作为焦作煤矿的“代言人”作主旨发言。他的真诚、焦作煤矿厚重的底蕴,都感动了评委,第一次申报就大获全胜。不过,在王保才看来,这是迟来的捷报,也是零的突破。
昨日,王保才动情地告诉记者:“我们一定要借本次东风,以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为抓手,通过文化振兴带动老工业城市全面振兴,给焦作父老乡亲留下乡愁。”
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
成为“国字号”工业遗产,对打造集城市记忆、知识传播、创意文化、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生活秀带”,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有着积极意义。那么,该如何打造?王保才对此深有思考。
保护优先,以用促保。充分认识焦作工业遗产除了物质形态外,还有制度形态和精神形态,具有区别于其他自然文化遗存的特殊性,突出强调其保护方式的灵活性,寓保护于利用之中,让工业文化融入群众生活,真正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完善体系,形成合力。强化集团统一规划和分级分类管理,形成能够彰显发展历程和文化特色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体系;加强集团政策协同,强化部门之间合作,形成工作合力。
明确路径,多方参与。充分发挥集团所属公司积极性,鼓励因地制宜探索工业遗产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有效路径;发挥集团投资引导作用,有效汇聚各类集团资源,营造各类主体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全面加强、有序推进各级各类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作,重点做好已公布的省级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
下一步,市工信局将以焦作煤矿成功申报国家工业遗产为契机,加大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力度,指导企业进一步做好工业遗产保护性开发利用,推动“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文化秀带”转变,努力打造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新标杆,为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作出应有的贡献。
让工业文化遗产活起来、火下去。如今,这片曾经机器轰鸣的土地,新的故事已悄然发生。
(照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记者宋崇飞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