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府菜,家乡味,寻找焦作美食,感受怀府味道。今天,本报《寻味焦作》栏目记者带读者探访的是一道被授予焦作地方特色菜品的美食:过浆鱼。
过浆鱼算是一道典型的、在传承中创新的美味,其发明制作者为沁园春大酒店,包含的主要元素极具怀府地方特色,是利用怀府民间传统特色食材制作而成的一道酸爽适口、营养丰富的佳肴,而这道菜中的一个主要地域元素就是绿豆酸浆水。
味甘,性凉,清热、解毒、祛火。酸浆水,作为中华餐饮中神奇的一道食材,其药用价值在《日用本草》《食物本草》《纲目》《本经逢原》等中早有叙述。而与其相关制作的美味更是被大众喜闻乐见,中原地区常食的浆面条,北京人嗜食的豆汁儿,陕甘人喜食的浆水面,山东人酷爱的酸豆腐等菜肴,无不透着特殊的酸爽风味。
在这些各地传统风味中,由于酸浆水的原料和制作、使用方法的不同,其味道各具特色,且因其极具地方特色,多被当地人所喜爱,外地人则不见得能够接受。如喝惯豆汁儿的北京人不一定喜欢山东人的酸豆腐,喜食浆水面的陕甘人不一定吃得了中原地区的浆面条,而众多外地人则对北京的豆汁儿敬而远之。即便是中原地区的浆面条,洛阳、安阳等地与焦作在制作方法上也有很大区别。
比如酸水的制作,陕甘多会用芹菜、白萝卜、莲花菜或包菜、生菜等飞水后加料再放入盛器中发酵制成酸浆水。山东等地的酸浆水则是在生产豆腐制品过程中取的二次水(即副产物)经过一段时间自然发酵后变酸而成,有些地方还会用红薯打粉时产生的浆水制作酸浆。
与焦作酸浆水最接近的应该是北京的豆汁儿,原料都是绿豆,都是在制作绿豆凉粉或绿豆粉条过程中,加水打磨沉淀后分理出的上层浆水,最后发酵而成。不同的是,北京的豆汁儿发酵后加热熬制直接食用,其“酸爽”和味道让许多外地人心生怯意。而焦作人则多是将绿豆酸浆水作为一种主要食材,进行再加工后成为一种新的美味,不但酸得醇厚地道,还清火解热,比如浆面条。
博爱的浆面条是一种以绿豆粉浆和面条制作而成的面食,配上黄豆、芝麻、花生碎、小芹菜等配料,酸香醇厚可口,健脾开胃,对焦作人来说,除了味蕾上的享受外,还有一种暖暖的家的味道。
焦作人多称酸浆水为绿豆粉浆,做法相对复杂讲究,头一天先把绿豆用水浸泡,膨胀后再打浆,然后放在大缸内沉淀。分层后,将上面的浮沫去掉。最后,再将上面的浆水舀出单独置放发酵,时间根据季节温度不一样,发酵好的浆水就是制作浆面条的绿豆粉浆。
制作时,有些人认为老浆才好,这是个误解。其实在发酵时,只是添加一些老浆,就像和面用老酵头一样,是为了促进发酵。但添加老浆的多少很关键,全凭经验,多了酸味太重,做出来的浆面条就不好吃了;少了酸味不足,做出来的浆面条吃起来不够味。
博爱的绿豆粉浆什么时候开始用来制作美食的没人说得清,不过从博爱人做绿豆凉粉的历史看,至少有300多年了。
与其他地市制作不同,博爱浆面条一般都是单做,后浇浆卤。将发酵好的浆水倒入锅内熬制,沸腾后糊面粉增稠,烹大蒜增香,制成的浆汤微酸,其香无比。然后热水焯芹菜,花生、黄豆煮熟备用;再将芝麻加盐炒制后,粉碎成芝麻碎备用;手工擀面条出锅后捞入浆汤,加花生、黄豆、芹菜和芝麻碎,一碗闻起来香喷喷,吃起来酸香可口的浆面条就做成了。
而过浆鱼的横空出世离不开博爱的这种饮食环境和饮食文化,关键是否有创新意识和思路,是否能做到让传统时尚起来。
其菜品制作的主材就是绿豆粉浆,与浆面条粉浆的熬制方法基本一样,配以汆水的鱼片,蒜蓉、热油一击,浆香、蒜香、鱼香等融合在一起,入口爽滑层次丰富,老少皆宜,令人拍案叫绝。
“其实当时是随口说起的。”虽然说起这道菜时,沁园春大酒店董事长王军笑称为与菜品研发人员的一次研讨性质的聊天中提出的一个思路。当时王军提出在产品研发时要善于从地方特色文化和特色食材上下功夫,找思路。王军表示,可以结合绿豆粉浆这种怀川百姓都喜爱的食材,针对粉浆酸爽解腻助消化的特点,搭配肉类食材进行开发新品,也就是在传承中创新,让传统时尚起来。
随后,经过大家定思路,找比例,多次试验,调整配菜和配料,最终以粉浆为重点,鱼片为辅材,配以芹菜丁、芝麻等佐料,过浆鱼一上市便受到众多食客的称赞,并迅速受到业内同行们的关注。
随后一些饭店和厨师根据这个思路,相继开发了金玉满堂等菜品,而过浆鱼也被焦作市酒店餐饮业协会评为焦作地方特色菜品,成为沁园春大酒店和马家大爷牛肉面各店面内的主打特色菜品。
图①② 美味的过浆鱼。
本报记者 陈东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