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5日,清明节,阳光明媚,春风和煦,柳枝拂堤。山门河口外的马村区安阳城街道马界村广场,赵法英烈士纪念亭落成典礼在此进行。
广场正中央悬挂着“特级英雄赵法英烈士纪念亭落成典礼”的大幅会标,六角亭里挺立着一尊2.6米高的赵法英烈士汉白玉戎装雕像,前侧两根亭柱上分别刻着“特级战斗英雄”“特级人民功臣”字样。亭子两侧的红色景观石上,分别镌刻着前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政治部和九纵七十七团政治处写给赵法英家属的慰问信原文。
典礼仪式开始,退役军人和爱心人士向赵法英烈士敬献了鲜花和花篮,赵法英烈士的侄子赵胜喜介绍了伯父的生平及建亭过程。我作为特邀嘉宾代表,有幸在典礼仪式上发言。
我是修武县的一个农民,怎么跑到马村区且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呢?
2017年10月12日,我在网络上看到一条醒目的信息——《修武籍烈士赵法英淮海战役牺牲,我们一起助英雄魂归故里》,大致内容为今日头条“寻找革命烈士后人”项目与淮海战役纪念馆合作,为在淮海战役中牺牲的烈士寻找亲人。工作人员首批整理出在淮海战役中作出重要贡献的烈士96人,其中就有修武籍烈士赵法英。这项活动的目的就是告慰先烈英灵,传承红色基因。
据《修武县志》记载,1943年秋,中共党政军机构再次来到修武山区开辟工作,赵法英参加八路军沁河支队,两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改编后的四十五团一营三连排长。1947年在豫西横(水)新(安)阻击战中,身为三连指导员的赵法英率部打退敌人15次进攻,守住了阵地。洛东战斗时,他带领部队歼敌300名,荣立一等功。
在淮海战役中,赵法英与三连指战员为全歼黄伯韬兵团、取得第一阶段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在1948年12月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中,赵法英率领三连作为突击队,担任插入敌人心脏、捣毁双堆集黄维司令部的重任。面对一场恶战,他身先士卒,多处负伤仍冲锋在前,消灭了前院的敌人。后续部队赶到时,他冒着浓烟和弹雨冲向后院,终因流血过多倒在战场上,献出了自己年仅27岁的宝贵生命。1949年2月29日,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党委追任赵法英为特级战斗英雄、特级人民功臣及模范共产党员、模范连指导员。
赵法英烈士是修武县西村乡西村人,和我同村。2017年应聘为修武县政协文史撰稿员后,我认为赵法英烈士的事迹是个好题材,就在村里找了几个耄耋老人打听赵法英烈士的事迹,他们却都说不清楚。后来,我了解到赵法英烈士自幼随母亲流落到马界村谋生,他牺牲时没有子嗣,就没有再深入寻找赵法英烈士的其他亲人。
村里出了一位共和国特等功臣,作为一名文史员,我却对其家庭状况一无所知,遗憾,惭愧!网上的这条消息,又激起了我寻找赵法英烈士亲人的信心。
最终,我从文友郭然那里了解到,赵法英烈士原名叫赵保安。打了几个电话,我与赵法英烈士的侄子赵胜喜联系上了。
次日下午,我如约来到马界村赵胜喜家中,说明原委后,他便讲起了家史。
赵胜喜的爷爷名叫赵铭雨,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奶奶名叫韩殿娥,娘家在马界村。赵法英出生于1921年,比赵胜喜的父亲大6岁。在那兵荒马乱的岁月,赵铭雨外出谋生,好长时间没有一点音信,韩殿娥只好带着子女们回到娘家。
为了一家人的生活,赵法英与弟弟在百间房矿煤的矸石中捡碳,然后卖到20公里外的辉县吴村。后来,弟兄俩去修武、武陟买来红薯,然后用箩筐挑到附近去卖,赚个小钱糊口,谁知道在半路上遇到土匪,他们的箩筐、衣服都被抢走。稍大一点后,赵法英去百间房村、寺河村私人开办的煤窑下井。黑心窑主给的饭很少,吃不饱干起活来有气无力,稍有停顿,工头就用皮鞭抽人。
忍受不了工头的毒打,赵法英不愿再下井干苦力,就在农忙时到富户家打短工,除了能吃上两顿饭外,还会领到一点工钱。
1943年,豫北遭受罕见的灾荒,汉奸、皇协军助纣为虐、无恶不作,土匪、强盗四处横行,饿殍遍地,十室九空,百姓日子如油煎。这年秋天,赵法英成了家。女方是邻村的,贤惠知礼。
听说八路军老二团从山西陵川下山,在金岭坡一带活动。知道这是一支共产党领导的穷人队伍,赵法英就想去当兵。打仗是会要命的,万一自己有个三长两短,那不是害了人家姑娘吗?成家后没有过多久,赵法英就恋恋不舍地把新媳妇送回了娘家。
惜别了新娘,告别了亲人,赵法英当了兵。最初是什么部队不清楚,按时间推算应该是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县大队。第二年春天,这支队伍被编进沁河支队。沁河支队打起仗来很勇猛,修武、武陟、沁阳一带的日本兵、皇协军一听说八路军沁河支队来了,都怵得要命。
每次打仗之后,赵法英总要给家人写信报平安,信尾署名时,他会在“英”字上按一枚鲜红的手印。淮海战役胜利后,家里一直没有收到赵法英的来信。韩殿娥就怀揣立功喜报,按照部队番号,千里迢迢到徐州一带寻找部队。刚开始,接待韩殿娥的几位首长都是含糊其辞,她越发纳闷,逐级向上询问。最后,一位首长紧紧地握住韩殿娥的双手,深情地说:“大娘,我们都是您老人家的儿子。”明白了真相后,韩殿娥失声痛哭起来。
1953年前后,修武县政府为韩殿娥家发了一块“人民功臣”的木牌匾。1965年,淮海战役纪念馆落成,烈士纪念厅里陈列有86名功臣的照片资料,其中就有赵法英的。当时,河南省委组织了本省7位烈士亲属到徐州参加落成典礼,韩殿娥是坐飞机去的。她在纪念馆见到了赵法英生前用过的武器和穿过的军装。赵法英牺牲前往家里寄有一张照片,那是打下郑州后,他与通信员在德化街一家照相馆的合影。纪念馆收藏了原件后,复制一张送给韩殿娥,这也是赵法英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
赵胜喜讲过家史,他的老伴王香枝拿出了家中珍藏的几份证书资料,其中有太行第四军分区司令员黄新友签发的革命军人家属证明书,有立功喜报,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邓小平签发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
回到家后,我把核实过的烈士亲人相关信息发送至淮海战役纪念馆的邮箱。
2018年,我多次到马界村收集资料。赵胜喜说,今日头条和其他网络媒体报道了伯父的英雄事迹。他们一家人经过商量,决定为伯父建造一座纪念亭,同时雕刻一尊汉白玉雕像,在明年清明节举办雕像揭幕仪式。
经过精心准备,赵法英烈士纪念亭落成典礼如期举办。身在异地,魂归故乡,赵法英烈士的在天之灵如有感知,定会欣慰。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国进入新时代,只要我们弘扬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主旋律,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撸起袖子加油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图① 赵法英烈士遗像。
图② 赵胜喜家中珍藏的立功喜报。
(郑乃谦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