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博爱县是中国最年轻的建制县之一。1927年,吉鸿昌将军呈请当时主政河南的冯玉祥同意,界划沁阳县丹河以东的村乡,设立博爱县,县治清化镇。
博爱县虽然县史短暂,但是久负盛名的怀商经济和怀商文化的中心。怀商是兴盛于明清时期的怀川商号群体,生意遍布全国,是豫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人将其与晋商、徽商并称。
世俗之间对博爱人和怀商“小气”“抠”的认知,完全是曲解和误读。他们不仅不小气,恰恰相反,他们才是真正的大方、大度,其中蕴含着无尽的商业品位、人生智慧、家国情怀。
杜严的“当取取,当弃弃”
怀商著名的商家和人物有100多个,如杜盛兴、协盛全、李广盛、马泰丰、徐新合、郭广合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杜严。解读博爱人“假小气真大度”,可以在杜严身上找到答案。
杜严(1875年至1938年),字友梅,岀生于博爱县清化镇二街。杜严一生,潜心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是一位卓有成效的爱国实业家和教育家。
杜严自幼父母双亡,由兄嫂抚养。兄嫂贫寒,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幼小的杜严一度沦落到以乞讨为生。别人乞讨一天往往收获不小,杜严乞讨经常空手而归。兄嫂多次责问,杜严讲“当取取,当弃弃”,不是所有的食物都能要,有些情况下宁可饿死,那些个东西也不能取。还有几次,杜严将自己讨来的饭食施予他人。
杜严要饭吃与众不同,很多人都取笑他。兄嫂更是既好气又好笑,每每问他,什么情况下当取?什么情况下当弃?杜严支吾良久,称自己也说不清,反正就应该这么做,不这么做就不行。
兄嫂让杜严砍柴、捡煤核,杜严也是秉承“当取取,当弃弃”的原则,每每所获最少。
杜严嗜学,想去私塾就读却付不起学费,遂旁听蹭课,各处受到白眼。他十分苦闷。
乡里有孝廉王子万者,家有良田千顷,考进士不第,以教书为业,声望甚重。
王子万知杜严奇异,免费让他到自己门下读书,还资助其食宿。
在这里,杜严真正理解了义利之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在幼年落魄时期,杜严有意无意地践行了儒家的义利观,他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杜严在儒家义利思想的进一步影响下,明确了自己的行为规范。对于物质利益当得则得,当弃则弃。得要得之一文不少,弃要弃之应弃尽弃。得要得之大大方方,弃要弃之方方大大。什么时候当得,什么情况下当弃,只有一个标尺,那就是义,就是要维护多数人长久的利益。很多人以自己的得失好恶为标尺,杜严从根本上反对这种尺度观、价值观。
杜严学业精进,王子万引以为得意门生。为了进一步培养杜严,王子万不惜付岀巨额学费,送其至武陟河溯书院王伟臣处、卫辉经正书舍李时灿处学习儒学新学。李时灿,字敏修,后被誉为“河南近代教育之父”。
王子万膝下一女,年方二八,岀落得十分美貌,且贤淑无比,被王子万夫妇视为掌上明珠,往来提亲者无数,都是非富即贵。
杜严其貌不扬,穷困潦倒,竟然也加入到追求王家姑娘的行列。几乎所有人取笑杜严,简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杜严却信心十足,称自己只要岀手,其他人谁也不会得逞。
果然,王家姑娘单单看上杜严。杜严抱得美人归,让多数人大惑不解。
杜严用杂派儿饭选取合作伙伴
怀商发展了一二百年,以经营当地特产怀货为主,但多数商号处于惨淡和困顿状态。
杜严耳濡目染,认定怀商产业有改造和提升的巨大空间。
杜严毛遂自荐,来到一个怀药商号担任掌柜。这个商号就是义兴隆。
杜严先对义兴隆的所有伙计进行系统培训,核心内容是,商人不可唯利是图。起初,伙计们十分抵触。他们认为,商人如果不唯利是图,那就不叫商人。杜严耐心开导,逐步使伙计们认识到,商人也要讲求义利天下,要做到该谋的利要谋,不该取的利不取。杜严要把儒学精髓用于商业经营,立志要做真正的义商、儒商。
杜严对义兴隆现有的合作伙伴进行考察,并进行大胆取舍。取舍的尺度就是义,就是天下大义,就是能不能做到兼济天下。据此,不少大客户被杜严果断放弃,一时带来经营困难,但杜严顽强顶住压力。
放弃的大客户中,就包括吴式钊。吴式钊在河南任职,兼做怀药生意。杜严敏锐地觉察到,吴式钊贪欲过重,办事不择手段。果然,吴式钊后来在生意上失败,在官场上参与陷害维新志士沈荩,留下千古骂名。
如何精准选取新的合作伙伴,杜严颇费脑筋。
杜严遍走南北,发现河南省竟然有二三十个村子叫滹沱村,分布在洛阳、郑州、开封、安阳、许昌等地,而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省加起来也有十几个。天下原本只有一个滹沱,是一条河,发源于山西,流经河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种现象来源于滹沱饭。
新莽末期,刘秀落难河北,几经生死,其中一次在滹沱河畔。刘秀与当时已经称帝的王朗作战大败,落荒而逃,王朗猛追。刘秀率众军士逃至滹沱河边,河流水势大,却无桥船,加上全军上下三天没有水米打牙,完全陷于绝境。
这时,一老者找到大将冯异,献上一锅杂烩粟米饭,这个饭食材有二三十种。这是由当地几十户百姓倾其所有兑料煮制的。刘秀尝一口,顿觉美味异常,分与众军士食用。饭毕,刘秀发现,滹沱河面忽然结了厚厚的冰,足可以承载人马在上面行走。刘秀大喜过望,马上率军过河,顺利逃过追杀。
刘秀始终忘不了滹沱河奇遇。平定天下后,刘秀得知那一天是农历腊月初八,就钦令全天下于农历腊月初八食用杂烩粟米饭。这就是腊八粥习俗的来历。腊八粥也称滹沱饭。后来人们常常食用的糊涂饭,是不是滹沱饭的误读,也未可知。后来,各地纷纷岀现胡辣汤、油茶、糁汤、水席杂烩汤等,是滹沱饭的变种。
杜严根据滹沱饭,仿制而成杂派儿饭,用以识人辨人,以选取商业合作伙伴。
杂派儿饭是一种含有一定量荤菜和一些怀药食材的杂烩汤饭,搭配一个杠子馍。杂派儿是一个套餐,而不仅是一份汤粥。派的原意就是一种面点。把杂派儿写成杂拌儿,把杂派儿排除了杠子馍,都是错误的。杂派儿饭成本低廉,成为杜严招待所有来访客商的标配。杜严认为,深入了解一个人,光听他本人自我讲述、光听别人言传是不够的,只有放在一定的利益关联环境中,细致观察,才有可能较为深入地了解其本质。
杜严用杂派儿饭招待客人,客人的反应林林总总。有的认为自己受到了轻慢和侮辱而勃然大怒,有的当面不悦而背后使坏,有的不予计较泰然处之,还有的由衷地赞不绝口。杜严据此选取合作对象,从不考虑其他因素,往往是一些商业实力很强的合作对象也被果断放弃。
杜严的做法引起了不少人的担心和非议,更有甚者在等着幸灾乐祸,看杜严到头来如何狼狈不堪、头破血流。
但是,岀人意料的是,杜严的生意很快好转,并且使义兴隆成为数一数二的怀药大商号。个中奥妙就在于,杜严的合作伙伴都是那种面对杂派儿“慢招待”,泰然自若之士、义利明辨之士。
杜严始终坚持以民族大义为重
清光绪三十年,杜严考取中式甲辰科第十一名进士,选入翰林院为庶吉士,遂放弃怀药生意。杜严离开博爱后,他创造性开启的义商理念、儒商模式,引起当地怀商的浓厚兴趣,他们争相学习。
但是,义商理念、儒商模式十分精深。义、儒与利、商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矛盾性,如果没有深刻的儒学根基和广博的商业胸襟,很难处理好这一层矛盾关系。
果然,在学习杜严的过程中,有的浅尝辄止,有的半途而废,更多的只学了一个表皮。他们学着用杂派儿饭、杠子馍招待客商,而把用这种方式识人辨人的功用忽略了。
杂派儿饭美味异常,逐渐形成了地方特色食品。民间也常常用它待客,一步步形成了博爱人“小气”、怀川人“抠”的群体印象。
但是,领略杂派儿饭妙用,领会怀商义利真谛的怀川人,依然大有人在。
杜严自日本留学回国后,历任河南省咨议局议长、河南省民政长等,同时大力实践儒商,创办了三个大型煤铁实业公司,积累了巨大财富。
富甲一方的杜严始终坚持以民族大义为重。他看到西方列强,强就强在科技,就斥巨资与老师一起创办留美、留欧预科班,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这样的预科班当时在全国只有三个,著名的河南大学就此诞生。
杜严从不排挤商业同行。在武陟读书时,他就结识了鲁连成。当时,鲁连成只是一个推小车做怀药生意的小贩。在杜严的帮助下,鲁连成抓住商机,一跃而为河南巨富。
杜严的三家公司经营红火,引起英国福公司嫉妒。福公司通过河南巡抚签订不平等条约,妄图永久攫取焦作的采矿权。杜严宁愿公司不要,也要维护国家利益。杜严多次上书朝廷,与福公司对簿公堂,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国家利益。
杜严从不媚上。后来,他辗转到博爱教书。其间,冯玉祥专门造访。杜严依旧是一袭土布补丁衣服见客,一碗杂派儿饭、一个杠子馍相待。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杜严果断将所有生意转让,将所有田产变卖,聚拢一大笔财富,分文不剩尽数捐给政府,用于抗战。一年多后,杜严夫妇双双饿死在重庆。
杜严的大方、大度,感天动地;杜严的“小气”与“抠”,也让人历历在目。研究怀商理念,仅仅限于勤劳、诚信等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怀川文化、怀商文化具有深厚的儒学底蕴,它就是这么博大精深,就是如此魅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