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山阳人称之为稀饭、糊涂或汤。在家里,我把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饭食统称为“山阳粥”。
我和老伴儿都年逾古稀,都爱喝“山阳粥”。老年人吃些流食,容易消化,有益肠胃,加之粥营养丰富,补中益气,熬煮方法简单,更令我们喜爱有加。我们家天天吃粥,有时一餐,多数为早晚两餐。再配之小菜,加油条、馒头或包子,简直美极了。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已成为众多家庭家风家训的格言。无论古今,无论男女,无论地域,吃粥的文化传承早已遍及大江南北。只不过地域或气候条件不同,人的口味不同,粥的原料、甜咸不同,吃粥的次数多少各异罢了。
我所说的“山阳粥”,是我和老伴儿常熬煮的粥,包括小米粥、大米粥、二米粥、杂粮粥、皮蛋粥等。而平时吃得最多的是玉米糁粥,就是将玉米经过剥皮粉碎,加工成小米大小的颗粒,掺点玉米面放在锅里用文火慢慢熬煮的粥。尤其是刚收获的玉米加工的玉米糁,熬煮后黄灿灿、黏稠稠的,揭开锅盖,阵阵清香扑面而来,令人胃口大开。
记得儿时,我弟弟有些便秘,难受得哇哇大哭。那时乡村条件差,母亲用玉米糁熬煮稀粥,粥里放些切碎的红薯让弟弟吃。一晌工夫,弟弟的肠道便通了,排下便后不哭也不闹了。原来,玉米糁加红薯煮的粥,能促进肠道蠕动,加快新陈代谢,起到润肠通便、消化积食的作用。老伴儿年轻时生孩子坐月子那会儿,就让我给她熬小米粥吃,粥里有时放些红糖、红枣,或者打几个散鸡蛋,少切点碎肉。几天后,她虚弱的身体就恢复了元气。我后来才知道,小米粥加红糖、红枣能健脾益胃、补血润肺,还可以补充失去的水分,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据说,粥有百余种做法,不同的配料,不同的熬煮,对人的身体能起到不同的食物疗效。有的粥吃了能降低血脂,有的能降低血压,有的能帮助减肥,有的能美容养颜,有的能改善视力等。在乡下,有小病小灾的,通过一段时间的食疗,就能消除一些病症。小小的粥食文化也是如此博大精深,有很大的学问。食粥与健康是有一定的关系。在我们北方,春夏多吃些绿豆莲子青菜粥,能起到清热利尿,消炎排毒的作用;秋冬熬粥时放些红薯、山药、花生、红豆,不仅能饱腹提神,还能和中利便、强身健体。还有腊八粥、八宝粥营养价值更高,喜欢什么口味,就看个人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