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文化瑰宝
更好赋能发展赋彩生活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订报服务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21年12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文化瑰宝
更好赋能发展赋彩生活

——太极拳申遗成功一周年看变化
作者:本报记者 赵改玲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000
分享到:
  ①
  ②
 
   

  12月17日,“共享太极·共享健康”太极拳申遗成功一周年系列活动在温县陈家沟太极拳祖祠启动。走过申遗成功一周年,焦作持续放大申遗成功效应,用心、用情、用力守护好太极拳这一世界文化瑰宝,让太极拳愈加有声有色、熠熠生辉。

  这一年 太极拳“牛气冲天”

  “又到了学太极拳的时间了,和老师会教我们哪些动作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12月9日,市民田学文打开河南卫视,准点收看《跟着名师学和式太极拳》,近一个月来,他已经学到和式太极拳第二十一式。

  “这个学拳系列非常有用,让我足不出户就可以跟着大师学太极拳。”田学文告诉记者。

  从今年11月份左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和有禄在河南卫视开辟了《跟着名师学和式太极拳》栏目,受到拳友的欢迎。

  和有禄说:“作为太极拳传承人,我将不负领导和拳友的期望,团结带领广大和式太极拳弟子,认真习拳,深入研究,不断丰富和式太极拳的文化内涵,积极参与各类太极拳宣传以及展演活动,努力传承、保护、传播好太极拳文化,为先辈添彩增光,为后辈赓续接力,让全世界人民共享太极、共享健康。

  一年来,为保护传承太极拳,传播太极文化,焦作走过了不寻常的道路。据温县武术太极拳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申遗成功以来,虽然疫情阻断了温县拳师和国内外馆校的线下交流,但一批太极名家推出的大师公益课、太极直播课层出不穷,线上云课堂成为常态。太极名家、陈家沟国际太极院院长陈炳,近年来先后在美国、瑞士、意大利、加拿大、智利、马来西亚、韩国、以色列等20个国家开设30多家分院。2021年年初以来,他不仅利用周末时间为30多家分院主教练进行网上授课,而且还受部分分院邀请,为分院所在社区群众开设公益课,扩大太极拳的影响力。不仅如此,他还应邀为焦作非遗保护中心录制了多期云课堂,为河南理工大学、焦作大学等高校开展网上教学。

  这一年,太极拳登上了“天宫课堂”,宇航员在太空中打太极拳,不禁让人感到太极拳不仅是地球中极受宠的运动,也是宇航员必练的一项运动。“施抱拳礼、行懒扎衣”,当聂海胜在天宫中打太极拳的画面传入地球时,太极拳“牛气冲天”,圈粉无数。

  太极文化的参天大树,正在全球范围内开枝散叶。据不完全统计,太极拳已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太极拳组织,习练者达4亿人。

  这一年

  拳乡亮出新颜值,美出新气质

  12月17日,不少来参加启动仪式的网红大V到新晋网红打卡餐厅——温县陈家沟拳乡饭店用餐。打开菜单他们会心一笑,亮翅烤鸭、肘底看拳、单刀脆骨、白猿献果……根据太极拳招式命名的菜品夺人眼球。

  其实,这家餐馆改造前,只是一家“土味十足”的快餐店。今年10月份,作为“黄河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首届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赛点,参赛团队为其进行两个多月的升级改造。

  记者看到,改造后整个空间最大亮点是提取温县太极文化为核心素材,保留原有斑驳的墙面,进行艺术化处理,打造成宋人笔下的山水画卷,并融入非遗剪纸元素、太极拳简图,使其既富有古韵,又颇具现代气息。同时,团队成员几经头脑风暴设计出“太极拳式”菜单,并植入当地非遗“四大怀药”,进一步丰富了产品业态,让游客不仅可以了解太极文化,还能品尝到温县地道的特色美食。

  拳乡饭店重新投入市场运营后,生意出奇地火爆,惊艳了所有人。

  陈家沟景区管理局局长刘中原看来,非遗赋能空间改造实现了“小空间,大变化;小创意,深体验”,为其他赛点空间树立了新的标杆和方向,有效带动了景区整体环境品质的提升。

  其实,一年来,我市做大做强文旅文创产业,让太极拳文化影响力更加彰显、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更加充分。我市围绕太极产业,锚定文旅融合,大力发展“太极拳+旅游”“太极拳+康养”“太极拳+培训”“太极拳+制造”等业态,做足“太极+”这篇大文章,一大批重磅文旅项目次第铺开,引人瞩目,亮出新颜值,美出新气质。

  “印象·太极”沉浸式体验旅游演艺项目现场,工人正在进行场馆内外的扫尾施工,设置了“太极全域剧场”地标的主入口处,景观已现。

  根据景区计划,这个由中原豫资控股集团与张艺谋团队联手打造、总投资7亿元、可容纳观众1200余人的项目,即将于12月份公演,引发不少粉丝关注。这里令人期待的项目,还有不少。

  作为政府支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项目,统一规划、供地,旨在推进“大师回归”的太极拳非遗传承馆正在加紧建设,鼓励在外发展的太极拳名家回乡办学。目前,陈正雷太极书院已建成投用,其余都在顺利推进。

  河南太极拳学院由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建设,总投资6.7亿元,建成投用后可容纳5200名学生接受全日制本科教育,预计明年9月份开始招生。

  中国太极拳职业教育中心成立,构建系统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太极拳武术培训产业体系,并制订裁判员、教练员和运动员培养制度和培训计划,鼓励更多拳师推广普及太极拳。

  作为全省唯一项目,将陈家沟景区定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申报已于9月30日报至文旅部,各项工作正在加紧推进。

  这一年

  太极拳人才认定工作首次启动

  今年10月份起,我市拳师们奔走相告一个好消息:我市制定《焦作市太极拳人才认定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将太极拳人才认定设为特级太极拳师、高级太极拳师、中级太极拳师、初级太极拳师四个级别。

  《办法》明确了太极拳人才的认定程序。市太极拳人才的认定程序严格遵守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包括个人申请、认定评审、联审公示、颁发证书四个程序,有严格具体的要求。

  《办法》明确了对太极拳人才的激励措施。对经过考核评审并授予“特级太极拳师”称号的太极拳人才,颁发牌匾;对特级太极拳师、高级太极拳师给予奖励,并授予焦作市高层次“人才绿卡”,享受优惠政策和配套服务;在社会授拳的太极拳师,可以将取得太极拳师资格作为劳务报酬的参照依据;市财政每年预算50万元,专项用于太极拳人才认定工作,以及奖励特级太极拳师、高级太极拳师和为焦作市太极拳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太极拳人才。

  《办法》明确了对太极拳人才的任期和考核。对高级太极拳师以下(含高级太极拳师)的市太极拳人才实行任期制,任期为5年,期满可再次申请认定。任期内,每年参加太极拳习练,达到更高层次认定条件的,可按规定申请相应层次太极拳人才的认定;一般一年认定一次;对高级太极拳师以下(含高级太极拳师)的市太极拳人才实行综合动态年度考核制度;明确了太极拳人才取消资格、收回证书的情形。

  可以说,这一年,太极拳乘势而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一年,太极拳不仅有力推动我市的乡村振兴、生活富美、文化繁荣,也为焦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内涵、创新因子;这一年,我市各级各相关部门抓牢太极拳产业发展契机,筑牢太极拳根的优势,积极落实市党代会相关部署,谋划好各项工作,履行好太极拳保护、传承和发展之责,让“世界太极城·中国养生地”的品牌更加响亮。打好“太极+文旅”这张牌,借助太极拳的国际影响力,将焦作太极拳打造成世界知名文旅品牌,实现太极拳文化向资源的转变。为打造“山水富城·文武福地”助力添彩,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焦作新篇章。

  下一步,我市将围绕打造“世界太极城·中国养生地”战略目标,大力推动太极拳传承保护、推广普及、产业发展等工作,不断提升太极拳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发挥太极拳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让太极功夫惠及全人类,让太极文化活起来、传下去,更要火起来、走出去。

  世界非遗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只有逗号,没有句号!

  图① 太极拳爱好者庆祝太极拳申遗成功一周年。

  图② 太极拳申遗成功一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本版照片均由温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000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日报视频号
焦作日报快手
焦作日报抖音
焦作网二维码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视频号
焦作网快手
焦作网抖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