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是人体不可或缺的营养素,对婴幼儿、青少年生长发育以及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如何补钙还是存在困惑。近段时间以来,有很多读者咨询饮食能不能补钙、哪种钙剂比较好、补多少钙剂合适、怎样才能提高钙的吸收与利用率等问题。为此,记者近日走访了市人民医院营养科营养师许天辰。
许天辰告诉记者,骨骼是人体最大的钙库,当钙剂摄入不足时,机体处于负钙平衡,就会导致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增加。这时候,需要保证钙的正平衡,以此来减少患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风险。其实,日常生活中很多食物都含有丰富的钙,如牛奶、奶酪、豆腐等乳制品、豆制品以及深绿色蔬菜、橙子、坚果、鱼类等,只有当食物中的钙摄入无法满足个体需求时,才需要通过服用专门的钙补充剂来满足每日需要的钙。另外,不同人群的钙需要量不同,这与年龄、生理状态及机体代谢相关。按照中国营养学会制订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8版)》,18岁至50岁的成人推荐摄入钙量(指元素钙或纯钙量)为800mg/天,50岁以上人群推荐钙摄入量为1000mg/天,孕中晚期女性、绝经后女性、18岁以下青少年的日均钙摄入量为1000mg至1200mg。
许天辰解释,补钙并不是多多益善,当钙长期摄入量或补充量过多时,尿钙排出量就会增加,此时患肾结石的风险也会有所增加。因此,建议每日摄入总钙量不超过2000mg为宜。临床上,医生或营养师通常会建议人们重视食物中钙的摄入,尽量从饮食中获得足够的钙,当膳食钙摄入不足时才会考虑根据每一个人的不同状况,通过钙补充剂进行补钙。另外,人们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提高钙的吸收与利用率,如何避免影响钙吸收的不利因素。钙的吸收利用中,维生素D发挥了重要作用,蛋白质、脂肪的摄入十分重要。维生素D能够增加肠道及肾脏对钙的吸收与利用,其主要由皮肤经过日晒后合成,需要肝脏、肾脏活化后才能发挥作用,同时它还受甲状旁腺激素的调节。所以,人们在补钙时,要注意适当增加日晒,必要时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属于脂溶性维生素,长期低脂饮食会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蛋白质可促进肠道的钙吸收,建议摄入蛋白质要适量。除此之外,钠盐过多也可能增加尿钙的排泄,导致钙的丢失。
许天辰强调,总之,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不管采取哪种方式补钙都是很好的选择,但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强化钙的吸收,大家需要保证充足的日晒、摄入适量的蛋白质和适当脂肪、保证低盐饮食、避免喝大量咖啡和碳酸饮料;当存在维生素D合成及摄取不足时,需要同时补充维生素D或活性维生素D制剂,以此来促进钙的吸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