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从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古代人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17世纪,英国诞生了保险经纪人制度。
我国保险事业起步较晚。1929年11月20日,太平保险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成为当时我国保险市场上一家实力雄厚的民族保险公司。1949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成立,宣告了新中国第一家全国性大型综合国有保险公司的诞生。1958年12月,全国财政会议正式决定全面停办国内保险业务。1979年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停办20多年的国内保险业务开始复业。
国内险企复业之初,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保险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形象并不太好,而很多外资险企都在虎视眈眈盯紧中国市场这块肥肉。
根据相关规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5年后外资保险经纪机构的准入条件极为严格和苛刻。
2021年12月17日,中国银保监会对外公布《关于明确保险中介市场对外开放有关措施的通知》,宣布大幅取消外资保险经纪公司准入限制,不再要求股东经营年限、总资产等条件。
为什么要为放宽外资险企准入限制叫好?
首先,有助于构建新型保险中介市场体系,倒逼国内保险中介市场改革。外资险企的进入,对中资险企来说不仅仅是“狼来了”,更多的是可以从竞争中取长补短。以短期健康险为例,近年来,保费收入持续高增长,但是透过经营数据可以发现,不少产品的赔付率、费用率居高不,可谓赔本赚吆喝。相比之下,部分外资险企的短期健康险产品赔付率不超过25%,且多年来一直保持稳定。这说明外资险企在经历过太多经济周期的考验后,其定价水平、风控能力和销售策略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值得中资险企研究学习。
其次,外资险企经过多年的发展,有较为崇尚精耕细作的经营思路、稳健经营的发展理念。面对行业的变化和外部冲击,表现出良好的韧性与抗风险能力。
正如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所表示的,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持续稳妥推进银行业保险业对外开放,完善监管规则,改善营商环境,构建新型保险中介市场体系,提高我国保险中介市场服务水平,更好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诚如斯,则国内保险消费者的好日子就来了。自然值得为放宽外资险企准入限制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