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凤文 谢旗营镇党委书记
2010年6月3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省委书记卢展工署名文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文章提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首先要从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转变开始,思考自己怎么转、怎么做”的问题,强调了“发展目的必须明确,头脑清醒至关重要,正确思路应当持续,方式方法亟待改进”。文章立意深刻,思想深远,抓住了加快发展方式的关键性和根本性问题,具有很强针对性和指导性。通过一段时间以来研读报纸刊登文章、学习“何平九论”, 我个人认为,作为领导干部只有在思想观念、工作方式方法和工作作风等方面有全方位的转变和提升,才能适应这一历史性的发展,从而担当起领导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
乡镇领导班子工作在第一线,在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人民群众等方面承担着最重要、最直接的责任。如何增强乡镇领导班子的向心力,落实好这些责任,是关系乡镇区域内社会发展、稳定的大事。结合多年基层实践,我的体会是注重把握四个字:重、实、厚、淡。
首先,要看责任重些。责任就是做好份内的事情。每个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分工都有自己明确的责任。责任是一种使命,是执行力的体现。不管干什么事情都要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一方面,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推进、管理、规范农村工作的法律、法规,学习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知识,为认真履行职责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强化责任意识,增强责任感,这是工作态度、工作动力,农村群众的事情最朴实、最现实,只有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问题,带动群众发展经济,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号召力、战斗力、创造力才能体现出来,只有能够承担责任、善于承担责任、勇于承担责任,才能得到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好评和信赖。所以,每个乡镇领导干部都要看责任重些,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其次,要看权力实些。权力是职责范围内的指挥或支配力量。行使权力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工作,顺利完成目标任务,解决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多种问题。每位领导班子成员都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科学认识权力的来源,掌握权力的目的、行使权力的方式,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问题,摆正“主人”与“公仆”的关系,正确对待权力,正确行使权力,使权力和责任相符,符合执行管理任务的客观实际,不能滥用权力,每位乡镇领导干部都要懂得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用来为人民服务,要围绕国家、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农村的政策和要求,围绕基层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切实把权力用实、用好。乡镇班子成员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行使好手中的权力,充分发挥好权力的作用。
其三,要看感情厚些。第一种感情是我们乡镇领导干部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感情。这种感情直接关系到我们工作的兴趣、活力和责任的落实。在农村工作,就要从思想上走进农村、走进农民,带着深厚的感情开展工作,这样有利于与农民群众的沟通,能更多、更真实地了解到农业和农村存在的问题,了解到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了解到党和国家的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情况,使我们的工作更有针对性。第二种感情是乡镇领导干部之间的感情。大家从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岗位,走进了同一个乡镇领导班子中,说明每位班子成员之间是有缘分的,是人生当中难得的机遇,相互之间要加强团结,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要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帮助,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只有这样,才能使乡镇领导班子形成强大的合力,凸显出基层组织的领导作用,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其四,要看私利淡些。利益是驱使人们工作的动力,正确对待利益是领导干部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要求。乡镇领导干部不是神仙,没有私利不客观,不谈私利不现实,这是生存的需要,是家庭生活的需要,是人类发展的需要。但是每位乡镇领导干部,都要正确对待私利,这对自己、对组织、对社会、对群众都有益。反之,就会影响乡镇领导干部公正履行职责。在农村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做好这些事情,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但作为乡镇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是组织需要、群众需要、社会需要。只要是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需要,就要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在考虑个人利益时,要符合法律和政策法规,要合情合理。任何时候都要把私利看得淡一些,始终清楚地认识到组织利益,群众利益,社会利益至上。所以,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做到严于律己,清正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