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国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政府的支持下,出版机构、学校、图书馆、社区等各界人士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日庆典活动,把读书日的宣传活动变成一场热热闹闹的欢乐节日。
中华民族拥有值得我们骄傲的文学遗产,这可以追溯到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诗经》、诸子散文、《楚辞》、秦汉的散文等等中。这些宝贵的文学作品无疑是每个时代的生命,是我们民族的一部心灵史,阅读它,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任务,解读它,对我们民族精神的传承也是必不可少的。中华民族自古有阅读的良好习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有一首流芳千古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韩愈在诗中也写道:“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温总理每年在两会期间回答记者提问时都妙语连珠、引经据典,可见总理的读书之多,文学造诣极深。
但随着网络的发展,阅读书籍,正离我们越来越远,并逐渐成为一个失落的文明。特别是一些年轻人根本不热爱书籍。正如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在颁奖典礼上演讲稿上写道:互联网已经使整整一代人沦落于空虚之中,即使那些相当理智的人也会承认,一旦他们上了瘾,就无法自拔,整天泡在网络上。调查显示,中国国民一年的阅读书量是0.7本,而韩国是7本,日本是40本;俄罗斯每20人拥有一套《普希金全集》。
没时间吗?我想,这不是理由,我们再忙,也不会比国家总理忙,可总理还能将读书作为生活平常情景,为什么我们就做不到呢?关键是,在这个物资社会,浮躁的我们不能静下心来好好地读一读书,没有读书也就不会体会到读书的乐趣。正如雷振岳先生曾在《文学报》发表的《学学温总理的读书观》一文所说,关键是我们缺乏“读书就是享受”的读书家的境界,缺乏“书籍就是良师益友”的独特的读书视角,缺乏对于知识的真诚渴求。
书籍无疑是一个时代的生命,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高尔基也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理所当然是认识世界及提升自我的一种最基本的途径之一,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多读书,读好书,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