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刘爱娟
走进孟州市产业集聚区,在鳞次栉比的厂房中,一座座铁塔整齐有序,一条条银线凌空飞架;在人声鼎沸、机器轰鸣中,身着红马甲的电力职工正在进行高空作业,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作为全省首批获准建设的产业集聚区,短短几年间,这里吸引了全球最大的金刚石生产企业、核黄素生产企业、皮毛加工企业、汽缸套生产企业等1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
“项目建设电力要先行,从电量的增长变化中掌握企业的发展动态。”缘于这种理念,孟州市电力公司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的过程中,用责任和奉献书写和谐华章。
为集聚区建设“开路架桥”
“服务工业集聚区建设,首先要保证电网建设,坚持电网超前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建设坚强电网,为产业集聚区发展‘开路架桥’。”孟州市产业集聚区建设伊始,该市电力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就达成了这个共识。该公司总经理薛双勋上任后,更加坚定了做大做强孟州电网的信心和决心。他带领全体员工多渠道筹集资金5081万元用于电网升级改造,以220千伏武章变、110千伏中曹变和35千伏赵和变为重点,努力加快工程项目的立项、建设进度,着力改变孟州供电区单电源供电现状,避免因发展过快造成的电力供需矛盾。
该公司先后投入2亿元资金,建成投运了2座11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从根本上提高了产业集聚区的供电能力,同时新建和改造35千伏线路18千米、10千伏线路25千米,为产业集聚区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
一系列的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加快了孟州电网主网架由35千伏向110千伏升级的进度,网架结构更加合理,供电能力明显增强,为该市产业集聚区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能源支撑。
让企业吃下“定心丸”
2010年7月13日,在机声隆隆的河南中原内配公司生产车间里,董事长薛德龙望着一只只闪着银光的汽缸套从流水线上“走”下来时,高兴地说:“照这样的速度,这个月完成订单没有一点问题。”
薛德龙的喜悦源于困扰他多年的难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往年每逢夏季用电高峰,限电停产导致订单延后造成损失是他最头痛的事情。去年,该电力公司在做好迎峰度夏各项工作的基础上,主动外出“找电”,通过多次与洛阳供电公司协商,启动了总投资100余万元的洛阳—孟州110千伏吉嘉线,该工程全长7.16千米,去年6月底建成投运。该线路投运后,为孟州市解决了7万千瓦负荷,在负荷供应紧张期间,实现两地电网互为备用、互为补充。
双电源足额供电不仅让企业吃下了“定心丸”,还助推了产业集聚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项目建设开辟绿色通道
在孟州市产业集聚区的“零距离服务中心”,身着红马甲的电力服务队格外引人注目。这支服务队长期驻扎在产业集聚区内,及时为企业制订保电制度和保电预案,定期巡视电力线路,测试用电负荷变化,为项目建设提供最便捷、最迅速的电力保障服务。
“不断丰富服务内涵,拓宽服务载体”,孟州市电力公司围绕产业集聚区发展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以优质、方便、贴心的服务助推项目建设。
为使新上项目早日投产,该公司按照“超前介入、超前规划、超前服务”的理念,创新推行了“优先设计、优先施工、优先验收、优先投运”的“四个优先”服务方式,保证了新建项目如期推进。
此外,为适应电力市场发展,满足客户需求,实现从简单服务到个性化、人性化、精细化服务的跨越,该公司还推行客户经理制,“零距离”服务大客户,构筑了新型的客户服务平台。该公司20余名客户经理定期走访客户,对用电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了解设备运行情况,提供安全用电、降损节能等方面的技术咨询和服务,拉近与客户之间的距离;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分包走访企业制度,班子成员定期走访企业,了解客户所需,征求客户意见,为客户营造宽松、和谐的用电环境。
截至目前,该公司已为产业集聚区创业园消除隐患缺陷38处,为辖区客商办理实事80余件,义务宣传用电安全8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80余份,并多次召开大客户座谈会,与各项目负责人进行面对面交流,征询意见,共商发展大计。
“使命在肩,目标在前。”孟州市电力公司领导班子将电网协调发展作为助推经济建设的强劲引擎,着力提升企业软实力,用实际行动奏响了社会与企业同步发展的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