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职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体验”
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促进教育资源共享
用任务引领教学 用成果展示所学
图片新闻
我市稳步推进高三备考工作
为了山区孩子的幸福快乐
焦作卫生医药学校美容专业需求火暴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下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1年4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体验”
——我市“送课下乡”活动侧记
 

  本报记者 高小豹 李 涛

  “My family name is Lu,you can call me Miss Lu。”(我姓卢,你们可以称呼我为卢女士)4月12日上午,在马村区安阳城街道大李庄村的市三十一中学校内,漂亮的英语教师卢利娟正用英语向七年级一个班里的50名学生作自我介绍。在这间教室后面,除了马村区英语专家组的10多名专家听课外,还有德国退休专家恩斯特·阿雷希·凯都斯。

  随着这节课的开始,也拉开了我市今年“送课下乡”活动的序幕。

  一次生动的教学

  “Nice to meet you!Miss Lu。”(见到你很高兴,卢女士)班里的一些学生用生疏的单词磕磕巴巴地对这位陌生的老师说。

  卢利娟是市第十八中学的英语老师。这天,她和我市其他几所学校的语文、数学等5位老师,作为市教育局组织的“送课下乡”活动的教师代表,与市三十一中学的教师在这里同上一节课,相互交流教学经验。

  见老师和学生完全用英语进行教学活动,凯都斯先生的脸上先是露出惊讶的表情,而后欣然一笑,他在本子上写下:“This is a meaningful experience。”(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体验)

  在卢利娟生动、灵活的教学中,学生们都显得很兴奋,从羞于开口到只能说出一些简单的单词,再到磕磕绊绊地回答问题、纷纷踊跃举手、逐渐流利的对话,学生的口语水平似乎也在短短的一节课上得到了很大提高。

  “丁零零……”

  下课铃声响了,一节快乐的英语课结束了,学生们似乎意犹未尽。“一点都不枯燥,要是天天这样上英语课就好了。”学生范丽杰兴奋地说。

  一场坦诚的对话

  这次“送课下乡”活动中最与众不同的,就是凯都斯先生的出现。

  凯都斯先生和夫人均毕业于德国汉堡大学英语系,并在英国杜伦大学进修。凯都斯先生先后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盐湖城大学任教,曾于2009年到我国甘肃酒泉中学进行义务授课。此次中国行除了参加“送课下乡”活动外,还将对一些学校的英语教师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纠正语音、语调,探讨、交流英语教学方法。

  卢利娟的英语课一结束,学生们一下将这个白皮肤、蓝眼睛的“洋教师”围了起来。“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 English?”(你认为自己的英语怎么样?)凯都斯先生对其中一位学生说。

  “My English is very poor。”(我认为自己的英语学得非常差)这个学生挠挠头,面红耳赤、结结巴巴地说。

  “You could say I think my English is not very good next time.”(下一次你可以说我的英语学得不是太好)凯都斯先生笑着说。

  在随后举行的教学经验座谈会上,凯都斯先生与在场的英语老师用英语进行了互动交流。他说:“In class,we should try to create more time and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express themsel,to improve their abilities of using English……”(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表现自己,提高学生对英语的运用能力)

  一种希望的培育

  “能不能送去新的教育理念,能不能送去新的教学方法,能不能落实教学大纲要求,能不能上好一节高效示范课,这是衡量‘送课下乡’活动实际成效的四项标准。”市教育局师训科科长张新有说。

  谈起这次活动的意义,张新有说,为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搭建城乡教师交流学习的平台,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推动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市教育局根据我市教育现状,挑选优秀教师组成专家组,通过城乡教师同上一节课、互动研讨等形式进行“送课下乡”,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解决农村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理念等方面的困惑和难题,切实提高广大农村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为了提高我市英语教学水平,根据市教育局的有关要求,市外国专家局通过项目申请,并经过省、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专门聘请德国退休专家组成员前来我市进行英语教学经验交流。”市外国专家局副局长李长虹说。据了解,这也是我市首次在全省教育系统尝试聘请外国专家。

  对于外国专家参与我市的教学活动,张新有说:“这将极大地激发农村学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开阔农村英语教师的视野,帮助农村英语教师更新教育理念,革新教学方法,为学习英语营造浓厚的氛围。”

  

  上图为第一次与“洋教师”亲密接触,孩子们显得既新鲜又兴奋。

  本报记者 高小豹 摄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