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年4月16日 ●地点:第九十一中心医院 ●总向导:第九十一中心医院院长李晓琼
寸草春晖,绿树纳祥,阑珊挥之即去,姹紫呼之即来,希望在这里萌动,生命在这里光彩……
4月16日,阳光明媚,春意盎然,由焦作日报传媒经济部健康美容工作室组织的“市民看医院”大型实地走访活动,带着20余位市民,走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
走病房、看设备……一上午的时间,市民代表在第九十一中心医院院长李晓琼的引领下,着实体会到了医院及其医务人员以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治病、用人性化服务温暖患者的妙手仁心。
置身病房,犹如漫步幽林
“从大楼中的任何一层向其他任何楼层传送标本,或者是取检查单据,护士不需要一层层爬楼梯,只需要把标本、单据放到物流通道,轻按按钮、输入目的地,对方就能准确接到数据,并按照要求传回需求……”
在第九十一中心医院新投入使用的病房大楼里,当前来参观的20余位市民代表看到安装在每层护士站的类似于给水管道的气动物流传送通道、听到医院工作人员的“这一通道让护士免去了跑来跑去的劳累,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患者身上,既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又减少了护理事故的发生,最终让患者受益”讲解后,无不夸赞。
对于市民代表的称赞,李晓琼却显得很平淡。她说,气动物流传输通道只是新病房大楼“妙处”一角。
置身新病房大楼,犹如漫步于高山幽林一般。听不到排风扇的轰鸣声,也听不到排水管里哗哗的水流声;感觉不到疾病发作时病人无止息的咳喘声,也感受不到疾病袭来时泰山压顶的悲催郁闷。
走遍了骨科、神经外科、心脏外科等病房后,市民代表李春玲感慨颇多。“没有想象中的喧闹烦躁,感觉特别静,心情也很放松;没有想象中的药味弥漫,呼吸很顺畅,就像走进了星级酒店。”李春玲说,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情,病情也会康复得快一点。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李晓琼为市民代表娓娓道来,揭开了大楼神秘的面纱。
“会呼吸”的病房,住着不贵看病好得快
据了解,这座新投入使用的病房大楼,就是拥有“会呼吸”病房的全国首家恒温、恒湿、恒氧病房大楼,是全国医疗界首次采用健康、舒适、节能的建筑系统及设计理念建设的病房大楼。
李晓琼说,新病房大楼所采用的核心技术是整个建筑物内部的恒温恒湿恒氧系统。整个系统有两大特点:一是恒温、恒湿、恒氧,舒适度高,空气清新,无风感,无噪声,房内无异味,不会因室内空气浑浊造成交叉污染;二是节能、环保,运行成本只有普通病房的50%。
“之所以空气清新,主要是它采用了置换式新风系统。”李晓琼指着一间病房一处离地面高约10厘米、长约60厘米、宽10厘米,形似空调风叶窗的通道说,这就是置换式新风系统的送风口,该系统将室外原有的空气经过过滤、除尘、消毒、加湿等多级处理的新鲜空气以0.2~0.3米/秒的速度,通过送风口进入室内,然后由卫生间或走廊顶部的排风口,将室内原有的空气排出。新风连续下送上回,形成置换式使用,患者在免受风吹之苦的情况下,又保持了病房空气湿度、新鲜度,既健康又舒适。
病房又是如何做到一年四季如春呢?原来新病房大楼采用的是柔和天棚辐射采暖制冷系统,通过预埋在混凝土楼板中的均布PB管,夏天通入18℃~21℃的冷水,冬天通入28℃~31℃的热水,对室内进行20℃~26℃低温差辐射调节控制。
同时,还采用了节能墙体门窗系统。这个系统由外窗系统和外墙系统两部分构成,其中外窗系统窗户采用断金隔热铝合金窗,有效隔绝热传导,采用双层中空玻璃加低辐射玻璃涂层,内外双向阻热,达到保温效果。
在李晓琼的介绍过程中,一名护士拿起一个遥控器,按了几下,窗户外侧,原本处于中间位置的窗帘自动降下,等盖住整个窗户时,病房内就像到了晚上一样,顿时黑糊糊一片。
“这个窗户是遥控操作的,根据病人需要调整。比如病人需要休息时,可以随时把窗帘放下。”李晓琼说。这免去了以往拉窗帘时,需要患者或其家人必须走到窗前的烦琐,且窗外安装的铝合金外遮阳卷帘,其遮阳率最高可达80%,可遮挡直射辐射和漫射辐射,降低室内制冷负荷,达到节能目的。
李晓琼说,新病房还采用了同层排水新技术,取消了卫生间顶篷、走廊上方的所有管道,使层高有所降低却并不感到压抑,同时消除了诸如上下式排水因噪声过大对患者的影响。
除此之外,新病房均配备了价值1~3万元不等的电动病床,患者只需轻按电钮,就能完成床位、床头的升降,同时还增加了餐桌功能,让患者在更加舒适的环境下接受治疗和生活。
这么优越的病房条件,住起来一定很昂贵?听了李晓琼的讲解,市民代表不约而同产生了诸多疑问。
市民代表吕行说:“这么高档的病房,谁能住得起?”
市民代表杨永忠说:“投资这么多,能收回成本吗?”
……
听了市民代表提出的疑问,李晓琼笑了。
“和普通病房的住院费一样。”李晓琼说,“整个病房投入了两亿多元,但用这些投入换来健康、舒适、节能的效果,为部队官兵和老百姓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环保的就医环境,值!”
“值”字掷地有声,事实也确实如此。近几年,第九十一中心医院为改善医疗、生活环境作了积极努力。在当天的活动中,市民代表还参观了专门为病人和家属提供服务的就餐中心。
“花园式”餐厅,看病后顾无忧
新病房大楼的对面,就是医院专门为员工、病人和家属提供服务的就餐中心——“花园式”餐厅。
说它是“花园式”餐厅,一点儿不为过。
整个餐厅2000平方米,市民代表参观时,离11时的午饭还有1个多小时,但此时整个餐厅没有一点凌乱的迹象。
暗红色玻璃墙壁,古色古香;玻璃推拉门,适用方便;防滑瓷砖地板,映出人影;玻璃餐桌摆放有序,一尘不染;爬满四周墙壁柱子上的绿树藤蔓,惬意舒适;高不过1米的取饭菜台,人性化十足。
“以前觉得在医院里吃饭既不干净,也不卫生,没想到第九十一中心医院,能做得这么好。”看到这些,市民代表李春玲说。她还观察了一下菜价,小米稀饭0.5元一碗,小葱豆腐4元一份,感觉比街头小饭馆还要便宜。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真是为患者及其家属做了一件大好事。
同时,就餐中心每天免费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两到三种汤类,为家庭贫困的患者及其家属节省了生活开支。
人性化的服务温暖着患者,高技术含量的设备更吸引患者。市民代表还参观了256层极速CT等高科技病室。
256层极速CT,速度赶超“飞毛腿”
就餐中心向左拐,在新病房楼东侧,再向南拐,不远处就是256层极速CT病室。在李晓琼的带领下,市民代表观看了一次256层极速CT全套检查的过程。
站在操作间里,透过检查室的玻璃,只见一名医护人员,正在为一名作全套CT检查的市民做准备工作。之后,市民被缓缓推进了一个中间空的环形设备里……环形设备就是256层极速CT。
1秒、2秒、3秒……20秒后,市民又被缓缓推了出来。此时,操作间与设备相连的电脑里出了十几张图片。
“你看,这是目前世界上能够拍出的最清晰的人体内部照片,通过这些照片,对医生寻找病因、作出正确的诊断有巨大帮助。”影像中心主任杨家明说,“这个设备的好处就是快,只需20秒钟,就能作一次全身检查,可以为挽救患者生命,争取大量时间。”
20秒钟,就能作一次全身检查,这让市民代表有点目瞪口呆。市民代表王成贵说,没想到现在医院的设备如此先进,真是生命的守护神啊!
市民代表发自内心的感叹令人感动。然而,除了像256层极速CT、GE—E9四维彩超、“月亮神”全身伽玛刀、1.5T高场强核磁共振、美国ML7角膜板层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设备之外,生命的守护神还远不止这些,人才更是关键。
良禽择木栖,人才助发展
未来竞争是信息化技术的大比拼,然而再高明的技术,也离不开人才的控制,医院也不例外。第九十一中心医院,要建现代化的一流医院,关键靠的是人才。
第九十一中心医院是如何引进、培育、吸引人才的呢?当天的活动中,市民代表通过医院播放的专题片,有了初步了解。
近年来,该院又先后从各军医大学和国内一流院所引进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等技术拔尖人才110名,副主任医师以上技术专家146名、主治医师270名;每年精选各学科优秀拔尖人才30多人,输送到北京301医院等军内外、国家级大医院进行深造。
其中,肿瘤科有1名博士、6名硕士,妇产科有8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专家,心血管内外科有硕士研究生7人,小儿科也有4名硕士研究生。这里的人才聚集效应,连许多省内外闻名的大医院都自叹不如。
人才滚滚而来,医院学科建设质量和水平也大幅度提升。
2009年,心血管内科成功为一名心脏病患者实施了房颤射频消融术,填补了我市在此领域的技术空白。2010年,该科又成功实施主动脉球囊反搏技术,在豫北地区尚属首例。
2010年,该院心脏外科与国内权威治疗心血管病医院北京阜外医院联合成立心血管技术培训基地后,不仅进一步提高了该科的诊治水平,而且为中原地区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找北京名医看病创造了条件。
具有10多年抢救重大颅脑外伤丰富经验的神经外科,在学科带头人毋江的带领下,所开展的立体定向下顽固性精神病、癫痫的外科治疗,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的手术及介入治疗等,已达国内先进水平。
以焦作市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靳方运为首的具有四个病区规模的骨科,特色不同,各有千秋,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都走在了豫北地区医疗行业的前列。
除以上科室外,该院神经内科、普胸普外科、肿瘤科、眼科、影像中心均是焦作市重点专科。
在发展中,该院成为了全军“五优医院”、河南省首批“新农合”定点直补医院、焦作市城镇职工医保定点医院、焦作市伤残事故鉴定中心、焦作市公安法医鉴定中心,被河南省评为“百姓最满意的十佳医院”。
看到这一串串成绩,市民代表深受鼓舞。市民代表刘梅说,看了专题片,了解了这一凝聚了九十一人的智慧、心血和汗水的数据,让她很受鼓舞,她觉得在这种环境下就医,会让人放心、舒心。
第九十一中心医院,不愧丹心如春!
现场花絮
本报记者 杨景鹏
围着李院长咨询个不停
市民代表团享受VIP待遇
市民热情高:
围着李院长咨询个不停
“我想预约咱医院心脏外科的专家。”“体检中心有适合老年人的体检套餐吗?”“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会反弹吗?”当天9时,在第九十一中心医院馨园楼(该院的招待所),20多名市民代表刚听了李晓琼对第九十一中心医院发展概况的介绍,就将她团团围住咨询个不停。
其中,市民刘女士最“厉害”,她一个人带来了全家的健康问题:“李院长,我有头疼的毛病,需要作哪些检查?还有我父亲得了糖尿病,母亲有点高血压,平时生活需要注意点什么?”
“我们一边参观一边聊,我保证你们的每个问题今天都能得到解答。”看到大家的热情如此高,李晓琼一边给大家耐心地讲解,一边安排工作人员将问题记录下来。
市民代表团享受VIP待遇
在整个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市民代表团感受到了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的精心准备和高度重视。
为让市民更全面地了解医院,在此之前,院方安排参观流程,准备宣传材料及礼品、体检卡。在会议室听取介绍期间,医院为大家准备了水果、茶水等。考虑到人多不好组织,医院特别安排了10余名工作人员,全程陪同、协调,每到一处参观地点,都有专人接待。“连乘电梯都有导医陪同、指引,一路上看到的都是热情的笑脸,听到的都是温馨的话语。”市民薛大爷对医院的优质服务竖起了大拇指。
市民刘梅感慨地说:“听说李院长工作很忙,但还亲自给大家当向导,我们这回享受的绝对是VIP待遇。”
市民王成贵说,第九十一中心医院上至院长下至普通医生、护士都很热情,让我们很受感动。
免费体检卡 贴心又实惠
参观完毕,第九十一中心医院为20多名市民代表送上了精美的礼品,还有一张免费体检卡:一、肝肾功能、血糖、血脂检查;二、头颅CT;三、腹部四维彩超,市民可任选其一作检查,详细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市民吕女士最近感觉腹部有些疼痛,准备作个腹部四维彩超检查,她说:“这张体检卡真是贴心又实惠,谢谢第九十一中心医院对我们的关怀。”
活动结束后,61岁的王大爷说:“能参加这个活动真是荣幸又高兴,不仅让我对第九十一中心医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得到了健康体检卡,真是不虚此行。”
市民感言
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的先进设备、精湛技术,还有人性化的服务,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真不愧是部队医院,非常让人放心。——薛小顺
第一次走进全国首家恒温恒湿病房楼,第一次看到我省首台256层极速CT,我才知道咱焦作的医疗条件和设备与大城市相比一点也不差。
——王成贵
这次参观,使我们对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的重点科室有了全面了解,这对于普通市民今后就诊选择起到了很大作用。 ——许艳丽
我很喜欢第九十一中心医院“姓军为民”的服务承诺,希望医院继续秉承,坚持不懈,为老百姓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技术和服务。——刘 梅
第九十一中心医院不仅技术好、设备先进,细节也做得很好,包括服务、设施都很人性化。我对九十一中心医院的未来充满信心。 ——贾冬云
以前对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通过参观才知道,在汶川、玉树地震中,第九十一中心医院勇于担当,救死扶伤,处处彰显为民情怀。 ——吕 行
策划:金珊珊 采写:本报记者 付首鹏 摄影:本报记者 赵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