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颖江
实习生 张振江
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作为神经外科的一个分支,是利用影像定位和定向仪引导,将微电极、穿刺针等显微器械置入脑内特定靶点,通过记录电生理留取组织标本、产生毁损灶、去除病灶等方法,诊断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的各种病症。由于立体定向手术主要治疗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人们常将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视为一体。随着医学影像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高科技的融入,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应用范围日益扩大,诊断和治疗水平明显提高,立体定向功能手术(指脑部微创手术)能对病灶进行精确的定位和导向,以最小的创伤获取病灶组织,明确病理诊断,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特别对深部病灶性质的诊断有实际应用价值。
2010年12月份,市第五人民医院(原公费医院)引进了一台我国最先进的立体定向功能治疗仪。随之,该院脑外科大踏步地挺进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脑部微创手术领域。小切口、低损伤的微创手术方法,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开颅手术方法。随着立体定向功能手术技术的日趋成熟,颅内手术风险降低了,手术治愈率在90%以上,同时微创手术还保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立体定向功能手术与传统的开颅手术有何区别?该院脑外科主任石亚伟通过病例分析了这两种手术方法的优缺点。他说,“脑内异物摘除术”、“颅内肿瘤活检术”是脑外科比较常见的手术,患者到医院就诊时,首先需要作脑部CT,医生根据CT片才能判断异物的大小、位置、是否能进行手术摘除。人的颅腔内分布着大量的血管和神经元,传统的手术需要先打开患者的颅腔,暴露颅内组织后,再进行探查取出异物,如果异物位置位于组织表面,手术摘除损伤就会小,而如果异物位于脑深部或者是功能区,深部探查往往会损伤功能区,给患者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比如损伤到语音中枢,患者术后会失语;损伤到肢体运动神经,患者的运动功能就会失调等。如果采用立体定向功能手术,立体定向达到其靶点的误差能精确到1~1.5毫米,解决了传统神经外科定位的难题。
据石亚伟介绍,脑立体定位仪是根据几何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三维坐标定位系统,主要用于脑内深部病灶和一些核团的定位。定向仪的基本结构包括:定位器、导向器、脑内操作器械。脑立体定向仪原理是依据三维坐标把颅腔看做一个有限的空间,脑内任何结构的位置与颅脑的空间都存在着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可运用解析几何坐标原理测定,并将测得的数值转换到定向仪的三维坐标刻度上,然后借助导向器,将器械准确送至靶点。引导器具精确地到达靶点,减少手术过程中对正常组织的伤害,对手术区和手术器械进行跟踪,为手术医师提供精确可视性的导航功能。
石亚伟说,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手术的应用范围为:1.运动障碍性疾病,如帕金森、舞蹈病扭转痉挛等;2.精神病;3.顽固性癫痫;4.恶痛;5.脑内病变活检和切除,包括脑肿瘤、炎症、寄生虫及其他不明原因的病变;6.脑内各种囊性占位灶的抽吸、分流术;7.脑内血肿排空术;8.脓肿穿刺引流术;9.脑内异物摘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