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婧 实习生任亚婷、张苗) 控制室内空调温度、减少电梯使用、推进节能技术改造、普及使用节能产品……昨日,记者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我市公共机构2010年与2005年相比,人均综合能耗下降20.25%,折合节约标煤0.0736吨。“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大力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能源,全面推动节能改造,通过合同能源管理、能耗定额管理、公务车辆节油等制度,实现单位能耗全面降低,带动全民节能行动。
公共机构,是指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我市公共机构的总建筑面积、用能人数,尤其是用能设备增长较快,造成用能总量总体增加。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市公共机构总建筑面积由2005年的150.9万平方米增加到299.9万平方米,用能人数由26.43万人增加到52.33万人,能耗总量由9.607万吨标煤增加到15.169万吨标煤。
投入资金进行各类节能技术改造,路灯、夜景照明、开水机、电梯实行限时、定时开关,严控室内空调温度,公共建筑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通过有效开展公共机构节能降耗工作,我市公共机构人均用能呈逐年下降趋势。截至“十一五”末,我市公共机构共有2125家加入到公共机构节能降耗的队伍中来,公共机构人均能耗总量增势得到遏制。2010年与2005年相比,人均综合能耗下降20.25%,折合节约标煤0.0736吨。其中,单位面积电耗下降19.96%,人均水耗下降22.21%,车均耗油下降19.33%,主要能源消耗量都实现了较上年降低5%以上的预期目标。
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掌握的一份统计数字显示,2010年我市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结构中,电力占78.38%、煤炭占18.94%、燃气占2.528%、油类占0.145%。根据我市公共机构的能源消耗情况,我市确定,“十二五”末,全市公共机构能耗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单位能耗全面降低16%的目标。
如何实现降低16%的目标?合同能源管理、能耗定额管理、能源审计、公务车辆节油、政府采购节能产品等制度的建立,将对公共机构的用能进行管理和有效约束。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市将通过实施能耗统计自动化工程,能耗监测工程,既有办公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绿色控温工程,金燃工程,供热计量工程,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能源推广工程,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工程,科学掌握能耗数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我市公共机构要精打细算,做节能表率,带动全民节能行动,形成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全民节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