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焦作青年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关注大地母亲
共建和谐家园
全国青少年“永远跟党走”青春歌会启动
第九届焦作市
杰出(优秀)青年评选活动
进入考察阶段
新疆将接所有流浪外省儿童回家乡
大地震“震跑”在日外国留学生
82.8%的人希望强化中国人自己的仪式
高校平抑菜价试点“农校对接”
展示社团风采 丰富学生生活
半数农民工子女“子承父业”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4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82.8%的人希望强化中国人自己的仪式
民调选出人们最看重的三大仪式:婚礼、葬礼、升国旗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2440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72%的人感觉日常仪式活动缺失仪式感,其中27.6%的人表示“非常缺失”。

  人们怎么看当下仪式的现状?调查显示,69.3%的人认为目前仪式作秀成分多,铺张浪费;68.3%的人认为仪式就是形式主义,走过场;67.7%的人感觉秉承传统文化内涵的仪式太少;52.4%的人表示,当下仪式教育缺失,很多人不了解仪式内涵。

  著名人文学者李汉秋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目前仪式感缺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历史原因:人们对传统礼仪曾态度偏激,视之为旧文化、旧传统,要与之决裂。这种错误的观念影响了几代人,仪式的文化传统被割裂了。

  他介绍说,俄罗斯总统卫队分列式是彼得大帝时期创下的,直至今天仍然是国家仪式。韩国每年春秋两季都举行祭孔的释奠礼,已有几百年的传承历史。而我国,基本上没有全国性的传统仪式。

  “很多人还有一个错误观念,认为仪式就是形式主义。”李汉秋说。形式主义是过分强调形式,并不是所有的仪式都是形式主义。好的仪式能起到规范行为、陶冶性情、稳定秩序、引导社会风气的作用。

  本次民调显示,82.8%的人赞同强化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仪式。

  早在2005年,李汉秋就在全国政协提案“重大场合不仅要奏国歌而且要唱国歌”,这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视,现在重大场合领导人都会带头唱国歌。全国各地的人们,在大冬天冒着严寒自发参加天安门升旗仪式,这也让他很感动。他觉得,这是非常好的养成教育,一代代传下去,就会养成对国家民族的感情。

  他同时也认为,仪式不能仅停留在国家、政治伦理层面,也要渗入老百姓的日常伦理、家庭礼仪中,比如要讲究师生礼仪、父子礼仪,这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仪式重建非常重要,重建的责任应该落在每个人身上。如果不落实在日常生活的习俗和礼仪上,仪式重建是无从谈起的。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就会影响身边的人,逐步创造比较好的氛围,这种“民情”就是仪式重建的最重要土壤。脱离了生活的根基,对仪式的追求越热烈,它只会离我们的生活越远。 中 青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