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英俊 摄影报道
市公交总公司直属公司28路车司机郭爱萍,在公交车驾驶员的岗位上十几年如一日,以爱心、细心和热心赢得了乘客的交口赞誉,曾先后荣获全国建设系统劳动模范、焦作市首届道德模范等称号,并入选“中国好人榜”。
28路公交车走的是环城线路,平时老年乘客较多,遇到坐车拎着大包小包的老年人,郭爱萍总是热心搀扶。久而久之,很多老人和她成了朋友,出门坐车也认准了她的65562号车。河南理工大学退休教授、81岁的曹廷惠,外出坐车就认准了郭爱萍的车,有时宁愿多等几分钟。在她的口中,郭爱萍成了“女儿”。原来,郭爱萍发现老人经常一个人坐车出门,不仅对她搀上扶下,还经常打电话嘘寒问暖。
屈指算来,郭爱萍的驾龄已有14年,在同行中工龄算不得长,可取得的成绩却是有目共睹的。“为啥?因为爱萍是个有心人,能吃苦、肯学习、求上进。”市公交总公司工会主席原爱萍这样说。
“一个女人当司机有什么好,整天起早贪黑,还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得受多少冤枉气!”刚当驾驶员时,亲戚朋友都这样劝她,可郭爱萍谁劝都不听,她有她的主意:不管干什么都得能吃苦,司机这工作,只要用心干,照样能干出成绩。
刚驾车上路时,郭爱萍对排除车辆故障一窍不通。那时,除了向父亲请教外,逛书店、找资料、学技术几乎占满了她的业余时间,找修理部的师傅们处理故障时她也多了个心眼儿,总是不停地问这问那。
2006年市公交总公司专门请全国劳模、公交楷模李素丽,就“如何搞好优质服务”作报告,郭爱萍因为出车错过了当面听课的机会。当天一下班,她马上冲到工会办公室,找领导要李素丽演讲的光盘。中国人民大学一位教授来焦作作礼仪问题的演讲,郭爱萍一得到消息,马上把100元钱塞到了一位朋友手中:“无论如何要帮我买一张票。”演讲活动结束后,她缠着教授寻找答案。
在车队里,她的车况好,总是出满勤、干满点,超额完成工作指标。路队开始推广“微笑服务”时,她主动请缨,并获得了第一块“微笑服务示范车”的牌匾。
牌子有了,担子更重了,对乘客的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她虚心向劳模学习,把“李素丽工作法”、“超前服务法”与“微笑服务”融合起来。
“微笑之处见真情。”话好听,脸好看,心很细,郭爱萍感动了一个个乘客。2006年7月5日,70多岁的张文忠跑到焦作日报社,要求表扬郭爱萍,并讲述了事情的原委:当天他乘坐郭爱萍驾驶的28路公交车,行至凤凰小区终点站后,他问司机到职防所该转哪趟车,郭爱萍说:“老师傅,您不用下车,28路是环城线对发车,我这趟车就去,到站我叫您。”
提起郭爱萍,熟知她的不少乘客都会竖起大拇指,亲切地称她为“微笑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