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汉缆集团公司、河南超然集团公司双双跻身2010年度全市工业项目建设先进企业行列;中国最具品牌突破力企业修正集团公司投资20亿元的修正中原(焦作)产业园区项目将于近期破土动工……仅用两年时间,焦作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就入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家,目前正奋力迈向全省“十快”集聚区。
短短几年间,山阳区的工业企业是如何实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嬗变?“科学布局、选优培强、集群发展,是近年来山阳区发展都市工业、经济结构得以不断优化的法宝。”该区区委书记牛炎平的回答铿锵有力、言简意赅。
优化产业布局 调整发展模式
近年来,作为我市核心城区的山阳区,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商贸业。目前,第三产业逐渐成为该区的支柱性税源。在商业氛围日益浓厚、商贸经济日趋繁荣的同时,如何确保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走在前列、实现更大跨越,成为该区决策者考虑的首要问题。
“只有拉长工业短腿,实现两条腿走路,才能为科学发展集聚更大的能量。”这是该区历届政府领导的共识。谈到当初的发展,牛炎平说:“当初,山阳区规模以上企业少、科技型企业少和生产高端产品企业少,都是不利因素,而辖区内市属大企业多则是难得的机遇。”
面对挑战和机遇,该区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通过依托强企、壮大民营经济等途径,积极盘点辖区资源,大力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使传统企业得到了改造升级。目前,该区初步实现了由工业资源型为主的发展模式向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食品深加工、新型能源等多元化发展模式的转变。
项目集群建设 集聚发展能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区工业发展空间捉襟见肘、规模以上企业入驻条件不足、粗放型企业税收率偏低等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该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发展总是源自对矛盾的突破。该区抢抓全省大力发展工业集聚区的契机,积极争取,于2008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了焦作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两年来,该区通过实施“倒逼机制”,加快推进集聚区建设,目前园区土地收储已完成1500亩,园区内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已基本完成,标准化厂房建设全面启动。截至去年年底,集聚区内19家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
选好做优项目 再铸新的辉煌
“发展现代产业,必须以大项目为主,以高新技术项目为主,严禁新上污染项目。”该区区委副书记、区长郑秋红强调。该区按照“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档次、拓展领域”的要求,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进一步优化全区产业布局,将发展目标瞄准国内行业龙头企业,着力引进知名度高、实力雄厚的大集团、大企业,并加强与清华科技园及郑州大学化工学院等高校科研单位的对接交流。仅去年一年,该区就引进市外项目81个,实际利用境外资金1008万美元;全区工业增加值完成2.6亿元,较2005年翻一番。
回首“十一五”,该区培育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7家,三产比重由2005年的4∶34∶62调整为2010年的1∶37.6∶61.4,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在项目建设中的调整拉动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今年年初以来,该区66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亿元;1~3月,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1亿元,同比增长56.6%,增收3625万元。
目前,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前列的号角已经吹响,山阳区这艘都市工业旗舰正劈波斩浪、乘风前行。 郭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