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仕智 通讯员李霞)“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救助,真不敢想象俺两口的日子该咋过!”近日,在孟州市槐树乡上汤沟村村民汤恒礼家中,女主人周兰草看着手术后康复的丈夫热泪盈眶地说。
半年前,汤恒礼被诊断出患了肿瘤,夫妻俩都已年近六旬,没有劳动能力,本来日子过得就紧巴,这下病可怎么看、生活怎么过?得知这一消息,孟州市民政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为他们办理了低保手续,并且对汤恒礼这次看病实行医疗救助城乡同步结算,一次补偿资金5000元。
在孟州市民政、卫生等部门采访,记者发现这里的“无缝隙”救助制度十分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使生活困难家庭得到了非定期、非定量的生活救助。
城乡低保工作是社会救助体系的第一道救援线。该市每年都对低保对象进行摸底排查,适时调整低保人群、提高保障标准。如今,该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7491户、14647人。
把医疗救助作为城乡低保工作的必要补充。该市凡纳入低保范围的群众,发病病种属于救助病种,可在新农合报销50%的基础上,其余部分同步由医疗救助资金再报销50%,最高金额5000元。去年,该市共实施医疗救助986人次,救助资金近80万元。
五保供养是赡养孤寡老人的“保险箱”。该市对照创建星级敬老院的标准,对10所敬老院的取暖、洗浴、医疗保健设施进行改造,目前入住五保老人594人,集中供养480人,集中供养率达到80.5%。
把温暖工程作为百姓住房的最低保障线。该市积极争取资金,为因灾倒房、房屋破损、无能力盖房的70余户困难群众建设新居210间。
临时性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的“托底保障线”。去年,该市下拨救灾款27.17万元,为那些因不可抗因素导致生活困难的8000余名群众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支持。
把慈善工作作为社会救助资金的有益补充。该市专门成立了慈善协会、慈善基金会,开展“爱心一日捐”活动,去年募集资金15万元,资助新入学的困难家庭大学生、高中生192人。
去年以来,该市累计投入社会救助资金1200多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万人次,孤寡老人、贫困家庭学生、因灾倒房的住户、突发事件致贫的家庭、流落街头的异乡人等都能享受到社会救助这张“安全网”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