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
去年10月份以来,怀川大地已连续4个月无有效降水,68万亩农田受旱,有1.7万人出现饮水困难。
面对持续干旱的严峻现实,我市党政领导高度重视。2月15日上午,我市专门召开抗旱应急灌溉工程建设动员会,一场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抗旱应急灌溉工程建设高潮迅速在全市掀起,这场硬仗随之在怀川大地上打响。
“这是一项投资规模大、工程项目多、质量要求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的重大战役。”市水利局局长燕国明说,“我市抗旱应急灌溉工程建设分‘三大板块’,仅市水利局承担的部分就涉及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专项县、河库灌区水毁工程修复、引黄灌区水毁工程修复、山丘区临时性饮水困难、抗旱服务队应急能力建设六大类,总投资高达1.4亿元,其投资规模之大是过去少有的。”
为确保抗旱应急灌溉工程按期完成,市水利局多策并举:成立了焦作市抗旱应急灌溉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专门开会部署,明确目标,细化责任;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政府采购制、监理制等项目管理制度;局领导带队5个督导组,分包县市区,实地督促检查工程进度和质量;对全市工程建设进度实行双日报制,两天一报进度,两天排序一次;建立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制定奖罚措施。县市区水利部门也抽调大批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分片包干,深入一线,加强指导。
一系列的措施,激发了各地大干快上的积极性,加快了工程进度,保证了工程质量,打造了许多亮点工程。
记者在博爱县孝敬镇双庙村施工现场看到,一条长500米、口宽2.5米、深2米的高质量浆砌地下渠道已经建成。丹东灌区管理局局长都光辉说:“该工程建成后,博爱泉竹灌区的水就能够通过南横河向南送水,双庙村以南5万亩良田将变成自流灌。”
记者在沁阳市柏香镇的广利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工地采访时看到,一条长1.45公里、口宽30米、渠深4.5米的总干渠已经竣工,其规模之宏大、质量之高,是近年来不多见的。广利灌区管理局局长梁春生对记者说:“从1999年以来,灌区先后投巨资改造了15公里总干渠,为灌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动力支持,许多工程都成了一劳永逸的亮点和景观。”
市水利局农水科科长许洪洲对记者说,经过各级政府真抓实干和水利战线职工连续作战,到目前,市水利系统承担的抗旱应急灌溉工程全部结束。他掰着指头给记者开出了一串亮丽的成绩单: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去年广利、引沁灌区投资4067万元,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1万亩。今年引沁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也已经完成,投资1667万元,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61万亩。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专项县工程建设,去年武陟、修武、温县3个重点县在建项目完成投资3440万元,新打机井500眼,维修97眼,敷设地埋管道40.48万米,新增改善灌溉面积4.46万亩。温县专项县项目投资305万元,新打机井44眼,敷设地埋管道5.4万米,新增改善灌溉面积0.63万亩。今年武陟、修武2个重点县项目完成投资4089万元,新打机井417眼,敷设地埋管道38.47万米,改善灌溉面积6.21万亩。
今年新建河库灌区水毁修复工程完成投资373.2万元,开挖清淤渠道15350米,改善恢复灌溉面积3.69万亩。
今年新建引黄灌区水毁修复工程完成投资282万元,开挖清淤渠道19640米,改善灌溉面积0.82万亩。
为5县区9个乡镇投资200万元,解决了山丘区1.23万人的应急临时性饮水困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