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0多年,俺老伴记不清多少次到了死亡边缘,要不是赵海霞主任有精湛的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她怎么也活不到今天。”4月28日上午,在第九十一中心医院肾病内科,来自济源的尉瑞昌老人说起老伴的治疗经历,老泪纵横。
2000年2月份,在济源某钢厂当仪表工的陈新兰,早晨起来后突然感到浑身无力,脸、眼睛都出现浮肿,尉瑞昌急忙把她送到厂医院看病。经过医生的会诊,确诊是尿毒症。由于治疗条件有限和病情容易发生变化,尉瑞昌曾多次把陈新兰送到郑州一家省级医院治疗。医生告诉他,他老伴的病只能靠透析生活,离开透析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为了便于陈新兰看病,经过邻居的介绍,尉瑞昌和陈新兰来到了第九十一中心医院肾病内科。科主任赵海霞经过仔细询问和认真检查,确诊她患的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她针对陈新兰的病情制订了一个治疗方案,使她的病情得到了稳定。由于家距医院较远,来回奔波治疗不方便,于是家人安排她在医院住了下来,谁知这一住竟是漫长的10年。
10年间,死神的魔爪一次次伸向陈新兰。患者出现青光眼、左上臂骨折、高血压脑病、急性左心衰、高钾等多种疾病,对于正常人而言,此类疾病处理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对于一名肾衰的患者来说,处理起来会很棘手。每当并发症出现时,她的生命就拉响了警报,但赵海霞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强烈的敬业精神,每次都让她的病情转危为安。
2004年的一天晚上,陈新兰突然坐在地上不会动了,并觉得胸闷,喘不上气。尉瑞昌急忙把她抱到病床上。值班的周医生一看是钾高,赶紧给赵海霞打电话。赵海霞火速赶到病房,一查陈新兰老人钾高7.5,属于高钾血症,如果不尽快抢救,患者随时面临心脏骤停的危险。赵海霞一边对陈新兰进行静脉输液降钾,一边安排透析。两个小时后,心电监护仪显示陈新兰的病情得到了稳定。丝毫不敢大意的赵海霞并没有离开病房,而是继续观察陈新兰的病情,一直守候到天亮。赵海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感动了陈新兰和尉瑞昌。
今年年初,正在透析室做透析的陈新兰突然觉得头晕、闷气、四肢无力、恶心呕吐,护士一量血压,吓了一跳,高压到240,急忙通知赵海霞。赵海霞到现场后,先控制血压,然后实施甘露醇降颅压等一系列抢救措施,10个小时过去了,陈新兰再一次获得了新生。
说起这10年的酸甜苦辣,68岁的陈新兰感慨万千。她说,患这个病是不幸的,但遇到赵主任和科室其他医护人员又是幸运的。10年的朝夕相处,医护人员已经把她当成了家人,逢年过节,她们都从家里带水果、食品给她吃;她每年过生日,科里的医护人员都给她买蛋糕,与她一起过,让她一家人深受感动。
采访结束时,陈新兰对笔者说:“没有赵海霞主任,就没有我的现在,她是我的救命恩人,我们全家人永远铭记她的恩情。” 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