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②)坚持主动作为,针对“六大产业”成立6个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开展专业化招商,每位领导干部都要研究经济、研究产业政策,成为能与客商通畅对话的行家里手;善算大账、算长远账,出台一系列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于大个头项目“量体裁衣,量身定制”引进方案,特事特办;实施项目追踪,只要获取有价值的招商信息,市里都要成立项目组,组建一套班子,明确一名领导,形成一个方案,跟踪不放,一抓到底。2010年,中国化工、广东兴发,晋煤集团、山西煤运、中电投、河南建业、东方今典等7家全国500强企业落户沁阳或者与沁阳签订了新的合作协议。三是用抓具体的手段破解资金难题。大力实施“资本活市”战略。变资源为资本,把景区、土地等国有资产整合打包,组建了注册资本15亿元的投资集团,变“死钱”为活钱;着力优化金融生态,吸引焦作市商业银行、江南村镇银行入驻沁阳,浦发行、广发行等12家市外金融机构在沁开展业务,用好外来的钱;采用BT、BOT等模式,引进各种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合理稳妥适当负债,用好未来的钱;帮助企业直接融资,目前永威、思可达2家企业已通过私募基金融资2.5亿元,并正在筹备上市,安瑞高材、德海源诚2家企业已分别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河南技术产权交易所上市,用好市场的钱。2010年,全市融资金额突破40亿元,真正做到了让企业“不差钱”。
三、抓好基层基础,构筑项目建设坚强保障
一是解放思想,凝聚合力,夯实项目带动的思想基础。沁阳市在抓基层基础上首先抓住“人”这一核心要素,采取有效措施,凝聚人心,激发活力,把全市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了科学发展、项目带动这一主题上,形成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加强培训学习,定期举办县域经济论坛、新怀商论坛等多种培训班,聘请知名专家授课,接触新知识、新理念、新思想,引导大家树立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组织走出去学习,2010年组织乡镇党委书记、市直单位一把手、部分企业家赴山东新泰、邹平、寿光、龙口等地考察,考察团成员一路走来,一路讨论,一路震撼,在对比与反思中开阔了胸襟,树立了干大事的气魄和勇气。二是创新机制,集聚智慧,夯实项目建设的人才基础。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对来沁工作的重点行业领军人才提供不低于1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不低于100平方米的工作场所、不低于500万元的创业担保;对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专家,设立生活、住房等专门津贴,并解决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等问题,从而引进了工程院院士、全国“十佳校长”等一批高层次人才;设立硕士、博士政府津贴和安家、生活补助,2010年面向社会引进了50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建立健全用人机制,每年设立500万元的科技专项基金和100万元的人才奖励基金,开展沁阳人才创业奖和沁阳技术能手奖等评选表彰活动,奖励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打造过硬干部队伍,按照卢书记“五重五不简单”的要求,对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信访稳定等一线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在金融办、产业集聚区等“主阵地”建立“青年干部实践培养锻炼基地”,选拔干部入驻企业,有目的培养一批懂经济会管理的高素质干部。三是科学规划,会聚资源,夯实项目发展的硬件基础。按照“四集一转”的要求,加快沁北、沁南两个产业集聚区建设,2010年投入资金12亿元,新修改造道路48公里,建成物流配送中心、污水处理厂,完成煤层气管道工程、地表水供水工程,为项目发展提供平台、拓展空间。沁北产业集聚区被评为“2010年度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
沁阳市的实践充分证明:“三具两基一抓手”是有效运作、达到成功的最好桥梁。各级党委、政府只有认真学习运用“三具两基一抓手”,才能加快领导方式转变,进而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