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柏生
本报通讯员 张建新 李骏鸣
经济要转型,社会在发展,党建工作该如何抓?
武陟县的做法是:不变中求变化,发展中思转型。
不变,是固守基层党建“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根基不能变;求变,是顺应新时期民意新需求、新目标、新期望,党建工作要进一步转型、提质、升级。
和谐党建、民生党建、科技党建、先锋党建、民主党建,便是武陟县在新的发展阶段倾心打造的“五型”党建新模式,该县把“五型”党建的核心定位在顺民心、助民力、惠民生,以新型党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
日前,记者到武陟县采访基层党建工作时,看到、听到、感受到的是该县开展“五型”党建所带来的社会和谐、繁荣发展、民生进步的大好局面,群众的知晓率更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更强了,党心民心贴得更近了。
采访中,武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魏国龙对记者说了这样一句话:“把群众利益放到党建工作第一位,就没有干不成的事业。”
事实上正是如此。武陟党建工作处处为民发力,把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基层民主建设等工作渗透到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强扶弱、富带穷、好帮差——和谐为本促党建
和谐,是民生之本,也是全党全社会追求的至高境界。
怎样才能和谐?对于基层党建工作来说,就是要有一个好班子,一个强班子,一个全力为民办实事的基层党组织。
本着抓两头带中间、以先进带后进,减少农村两委班子“穷、软、散”的工作思路,该县深入开展相对后进村整治活动,清除农村和谐发展的“障碍石”。 每年都要采取倒排筛选的办法,在每个乡镇确定2个相对后进村,着力解决一批两委班子不力、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
去年以来,该县14个乡镇确定的28个相对后进村全部转化成功,共化解各类问题矛盾86个,引进项目19个,为发展备足了后劲。
今年,该县立足实际,开展了城乡党组织“互联共建”活动,组织县直单位党组织与相对后进村建立“一对一”互联共建关系,选派能力强、素质高的副科级后备干部脱离工作进村任职,为共建村提供一些致富信息、解决一笔发展资金、解决一些突出问题,确保后进村在短时间内有明显变化。目前,30名副科级后备干部与30个相对后进村实现了有效对接。
在开展互联共建的同时,武陟县还先后分五批新建了213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这些新建的活动阵地不仅改变了村干部的办公环境,而且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着广大群众来这里学政策理论、听科技讲座、搞文体活动,营造一片和谐景象。
结对子、进院子、送点子——民生为根固党建
今年31岁的陈润松,是武陟县最年轻的村委主任,他人虽年轻,却做出了一串又一串让老百姓啧啧称喜的事,他不仅自己富,还领着嘉应观乡荆辛庄村的老少爷们脱贫致富,谁家上项目缺资金,他给谁担保,甚至还无息借款;谁在发展的道路上滑坡了,他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提携、鼓劲、带动。现如今,荆辛庄村拥有汽车运输户80余户,百万元以上木材加工厂20多家,投资90余万元建成了远近闻名的农村文化中心,成了武陟县首批党建明星示范村。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连着党心。像陈润松这样以民生为服务着力点的农村基层干部,用实际行动阐释了该县开展民生党建的内涵。
该县紧紧围绕“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这一重点开展党建工作,千方百计让党员群众富起来、让生活环境好起来、让党心民心连起来,切实增强广大党员群众的幸福感。
为解决广大党员群众资金匮乏的问题,该县组织有威望、有经济头脑、有经济实力的党员致富能手,成立党员信用担保协会,为那些想致富但缺乏资金的党员、群众担当“保人”。圪垱店乡岗头村农民党员担保协会成立至今,累计为205户村民提供资金担保,发放贷款800余万元。目前,该县共成立95个农民党员贷款担保协会,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该县还开展了“党员干部大走访”等活动,全县3000多名党员干部与4万多农户结成对子,共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矛盾2894个,提供各类信息2000余条,发放慰问金167万元,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使1万多个低收入家庭有了稳定的增收渠道,给农民带来直接经济收入2.1亿元。
空中讲、手里看、网上学——科技为先助党建
打开手机看党建信息,打开电视看远程科教频道,打开网络上“党建QQ群”交流学习,如今在武陟县,这种运用现代传媒技术服务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正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交流的新选择。
为方便党员随时随地学习、获取致富信息,该县以手机为载体,开通了“党建手机报”、“党建手机快餐”, 及时把活动的指导思想、方法步骤、目标任务以及活动开展情况连续进行发送,切实增强了工作的实效性。整合县电视台频道资源,开通了远程科教频道,设立“党建园地”、“时代先锋”、“红色剧场”等栏目,加强党员教育,丰富党员文化生活。
以电话为载体,开通“互动平台”, 充分发挥“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的功能和作用,了解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工作情况。目前,共受理党务咨询60余次,为基层解决问题23个,实现了党组织与党员的良性互动。
该县还从涉农部门抽调党员技术骨干,组建党员专家技术服务团,定期送技下乡、服务上门,先后举办各类实用致富技能培训班22期,培训党员、群众4000多人次。
抓典型、创示范、育新星 ——先锋为旗亮党建
西滑封,30年迎风不倒的老旗帜;小马营,30年与时俱进的老典型。如今在武陟县,还涌现出了情系万家灯火的电力系统女强人姚小巧、税收战线女稽查先锋张淑敏等一大批新秀,形成了老典型不老、新典型更新的典型示范带动局面。
在党建示范村创建中创先锋,在服务群众中创先锋,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创先锋,在培育典型中创先锋,这是武陟县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以典型作引领促争创的一个具体做法。
为在全县营造良好的争创氛围,该县沿詹泗路、新洛路等主干道,筛选了40个村作为首批党建示范点,打造了贯穿武陟境内的党建示范长廊和创先争优活动宣传长廊,营造了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在各级党组织中广泛开展了“夺旗争星”活动,县交通运输局通过开展“争创文明线路、文明驾驶员、文明乘务员”活动,营运客车窗口亮了,群众投诉率减少20%。
在发展农村经济中,该县还鼓励党员创建示范基地、领办专业合作社,引导周边党员群众共创业、同致富。北郭乡西余会村党员蔬菜种植大户牛军,成立了燕翔蔬菜专业合作社,多渠道融资300余万元帮群众发展蔬菜种植,投资和收益按比例与农户分摊,彻底解决了一些党员、群众的后顾之忧。目前,该县已建立党员创业示范基地18个,发展党员创业示范户1600多户,辐射和带动3.4万余农户致富。
凝聚力、向心力、公信力——民主为基强党建
“原先是公开什么知道什么,现在是想知道什么就公开什么,把人、财、物这些信息公开了,大伙都放心了,感觉干部离俺更近了。”看着村务公开栏里公开的信息,武陟县詹店镇张菜园村群众张建设道出了全村群众共同的心声。
让组织放心,让党员明白,让群众满意,这是武陟县开展民主党建的初衷。
为了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该县采取“两推两定一测一考一票决”的办法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在今年的乡镇党代表推选过程中,该县全面推行“两推两诺一选评”代表选举模式,让党员、群众享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提高了代表选举的公信度。
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定事,也让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迎刃而解。龙源镇祝徐店村小学合并到附近另外一所小学,为此旧学校房屋长年闲置。村两委会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通过公开招标,把旧学校空闲地以高出标底4万元的价格招标租赁了出去。
截至目前,全县各村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成功实施了农村低保、安全饮水工程、硬化道路、农民体育工程等2884个重大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