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生了一件事,让我深有感触。早上教师开晨会时,我表扬了刘玉芳老师,起因是这样的。
那天是初三的月考。我去教学楼检查时,发现一个教室卫生很差,塑料袋、纸片遍地都是,后面还堆满了如山的垃圾。我对在座的同学们说,有谁能把教室卫生打扫一下?许久没有回声。这时,坐在最后面的两个学生举起手,他们的举动立即引来了其他学生充满蔑视与不屑的目光。那两个学生我认识,是年级学业成绩最差的两个。我有点生气,对学生们说,也许他们的成绩没有你们好,但是在这件事情上,他们值得你们学习。后来,监考老师刘玉芳给我发来短息,说卫生打扫好了,请校长放心。我在阅读教师教育日记时,发现刘玉芳记述了这件事情,讲到了她怎样做到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又能鼓励那两名学生完成了卫生任务,使他们赢得了其他学生的掌声与尊重。刘玉芳在日记里绘声绘色的描述,使我看到她不为人知的温柔细致的一面。在教师会议上,我特意让她当众读了这篇教育日记,并对她的做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会后,刘玉芳给我发来短信说:我很感动。一件平凡的小事却得到校长如此高的评价,我想这就是我们对学生爱的默契吧,我会坚持我的爱,并把爱撒向学生的心田,让更多的学生拥有自尊。其他教师也深受感动,有一位教师会后也给我发了一条短信:早上玉芳的日记写得太好了!她对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还有校长您的人格魅力,也感染着老师和学生,我的心灵受到了触动,这样的教育也是我所追求的。
这是一件小事吗?确实是,但又不是。这两位平时在学生中受到歧视的学生,因为这件事,从而赢得了全体同学的尊重。这能是小事吗?我想要的就是这样的教育呀!从这件事上,我要让老师们看到我作为一个校长的教育理念,让他们知道我提倡什么、反对什么。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中招成绩的优异曾让我欣喜,我校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荣誉室里如山的奖状让我激动,但这够吗?我始终认为,教育要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唯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有生命力的教育。如果一所学校通过教育,使所有的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无论贫穷与富贵,无论成功与失败,都能拥有一个高贵的灵魂,都能活得有尊严,那么,这所学校的教育就是成功的。否则,哪怕学校培养出了多少个百万富翁,多少个省部级高官,多少个知名人士,也难说这种教育是成功的。
多年任校长的经历,让我养成了不孤立地看待一件事情的习惯,因为往往在一件小事的背后,蕴藏着深刻的教育哲理,要善于“小题大做”。就任马村区实验学校校长时,我就提出了“为终身发展服务,为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理念。如何让这个理念落到实处,不成为挂在嘴上的口号、写在墙上的标语?这一直是我苦苦思索与探寻的。看来,我关注的小事还不够多,这是我的教育理想,真是任重而道远。
人物简介:年届不惑的马村区实验学校校长陈海琴,是2005年全区竞聘实验学校校长时,从众多竞聘者中脱颖而出的优秀校长。她从教师做起,一步一个脚印,靠着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和不懈奋斗而走向领导岗位的。她来自基层,有着普通教师的朴实与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