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伟涛 实习生 杜笠 本报通讯员 樊树林 杜永兵
编者按 山阳区建区20年来,历届领导班子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努力方向,抓住城市南移东扩、南水北调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区域经济突飞猛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市品位日益提高,辖区百姓幸福指数与日俱增。本报从即日起,将陆续推出庆祝山阳区建区20周年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太行之阳,龙源湖畔。一个现代化的中心城区——山阳区正在崛起。
1991年4月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郊区,成立山阳区。自此,这片74.4平方公里土地的历史,就此翻开。
在山阳区迎来建区20周年之际,4月25日,从全市2011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议上传来喜讯:今年1~3月份,山阳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0029亿元,同比增长56.6%;税收累计完成9591万元,同比增长59.3%;新引进市外境内项目39个,项目总投资22.94亿元,实际到位市外境内资金12.54亿元,同比增长73%……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第一,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如果说数字是枯燥的,姑且听之;那么您到山阳区走一走,眼见为实。荒坡上崛起的工业厂房,城区里耸立的高楼大厦,街道上川流不息的车辆……都见证着山阳区20年来的神奇变化。
20年,确实太短,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仅为弹指一瞬。
20年,却又很长,尤其是当我们把过去积淀成未来发展的潜力。
如此成绩何以取得?山阳区委书记牛炎平说:“20年来,历届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是主因。”
山阳区如何再发展?“山阳区将坚持以‘项目带动’和‘产业集聚’来驱动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工业“双轮”,在打造‘科学发展,强区富民,建设一流城区’的发展道路上探索、前行。”牛炎平如是而言。
(一)
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在山阳区,新兴商贸服务业、楼宇经济特色格外突出。该区围绕嘉隆国际等42个三产项目建设,加大投资力度,仅2010年,就完成投资26.9亿元,同比增长68.1%。
近年来,随着中原经济区战略的实施和焦作市南移东扩战略步伐的加快,该区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环境四大优势,以新兴服务业为突破口,以品牌优势带动发展档次的全面提升。目前,在新城区,以嘉隆国际为中心的2公里内,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6家银行驻焦总部和14家投资担保公司的金融中心已初露端倪;山阳国际商城、丹尼斯生活广场和大商千盛广场三足鼎立,一个业态丰富、功能完善的商业中心已经崛起。在老城区,依托投资25亿元的宝龙城市广场规划的艺新商圈、依托投资4亿元的金桂苑商业广场和投资15亿元的中弘·名都城构建的焦东商圈、依托投资8亿元的东方红国际广场和碧海云天大酒店等项目形成的东方红商圈已经显山露水。同时,该区以远大财富大厦、华融国际大厦、嘉隆国际中心等20余幢商务楼宇为主要载体,有针对性地引进电子信息、中介服务等企业群入驻。目前,总面积达8.1万平方米的商务面积入驻率已超过95%……良好的区位优势、成熟的商贸服务体系,使该区成为我市商贸业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之一,“板块引领、全面覆盖、传统提升、有序发展”的三产格局日臻完善。
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让山阳区尝到了甜头,第三产业俨然成为该区财政的蓄水池和百姓就业的主渠道。2010年,该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0.5亿元,比“十五”末增加5.99亿元,增幅达132.5 %。
而说起工业,山阳区有着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等诸多潜在优势,但同时工业基础薄弱、总量偏小也是不争的现实。咋办?山阳区的做法是: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以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食品深加工、医药、纺织服装等产业为主攻方向,全力推进经济转型,实现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迅速转化。
近年来,全区逐步形成了以青岛汉河电缆、中晶水泥、河南超然等为主导的工业企业。截至2010年年底,全区工业总产值已达8.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家,总产值突破6.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6万元,较2005年增长100个百分点。
以工业和第三产业为“双轮”驱动的山阳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该区经济结构日趋合理,经济总量日益攀升。2010年,该区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17.1亿元、2.58亿元、48.1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2.4倍、3倍、3.7倍,年增长分别达到18.8%、24.6%、29.7%。一、二、三项产业比也由2005年的 4∶34∶62调整为2010年的1∶37.6∶61.4,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
20年间,人们将山阳区的变化称为“天翻地覆”。牛炎平说,这种变化来自项目带动和产业集聚。
此言非虚。“发展靠投入,投入靠项目,项目靠招商。可以说,没有招商引资工作,就没有山阳区今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山阳区委副书记、区长郑秋红坦言。近年来,山阳区之所以有这样的发展速度,正是因为一直坚持“项目带动、招商引资、财政增收”战略不动摇,并紧紧围绕“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这一主题,把招商引资工作始终作为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重大举措。
2010年12月29日,该区与修正药业签订协议——修正集团投资20亿元兴建占地1000亩的修正中原(焦作)产业园,今年6月将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产业园销售收入将达到100亿元,年纳税5亿元,将成为该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这一天,被称为该区工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那么,如此“大个头”,何以落户山阳?郑秋红答曰:“得益于山阳区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思路,有着一股子‘咬定项目不放松’的劲头。”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招商引资环境,山阳区委、区政府在大招商活动中,明确坚持“两为主一禁止”的思路:即坚持大中小项目一起上,以大项目为主;坚持高新技术项目和传统项目一起上,以高新技术项目为主;严禁新上污染项目。同时,该区始终在招大联强、产业承接、产业延伸上精选项目,将目光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优势企业,引进一大批与产业发展关联度高、发展前景好、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
与此同时,山阳区创新工作思路,实行各级领导分包重点招商项目制度,不断完善“党政统一组织,条块紧密配合,部门各尽其责,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充分挖掘辖区优势资源,实行科学招商、专业招商、针对性招商,对有合作意向的项目,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紧盯、盯紧、盯死,确保项目落地开花。
在山阳区的招商引资工作中,流传着一个牛炎平、郑秋红紧盯不放“追”项目,30天“追”来11亿元的故事。2010年7月下旬,牛炎平得知深圳文燊威集团打算对外投资的信息后,由于自己在外培训不能离开,便委托郑秋红和该集团接洽。第二天,郑秋红匆匆赶到了深圳,为该集团老总林文峰描述了焦作良好的发展前景以及山阳区得天独厚的优势,林文峰初步有了到山阳区考察的打算。8月下旬,林文峰来到郑州,参加港澳深地区闽籍企业家访豫活动,牛炎平和郑秋红等领导再次登门拜访,极力邀请他来山阳区考察。在考察过程中,看到林文峰因拆迁成本而举棋不定时,该区领导帮助其认真分析了山阳区的商业潜力及投资盈利的可行性,最终赢得了林文峰信任,两天内与该区签订了投资9亿元的太古广场项目和投资2亿元的新山阳商城项目。
去年7月中旬,牛炎平亲率四大班子领导集体赴上海,与宝龙集团高管进行项目投资对接。宝龙集团总裁许健康先生深受感动,在对山阳区进行实地考察后,立即决定投资25亿元建设总建筑面积约66万平方米、集景观商业步行街、五星级大酒店、五星级电影城和高档住宅等于一体的宝龙城市广场项目,并将该项目列为该集团今年全国十大重点投资项目之一。
巢暖引得凤自来。山阳区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干劲、拼劲和韧劲,赢得了众多投资者的赞誉。据统计,“十一五”期间,该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99亿元;累计引进项目223个,其中三产项目167个、工业项目56个;外贸出口总额达到2200万美元。
(三)
如果说项目带动战略为山阳发展的“双轮”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那么以循环经济为理念的产业集聚区则为其提供了试验平台和主战场。
成立于2008年12月的焦作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总面积6.59平方公里,是河南省首批产业集聚区中仅有的两家提出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方向的集聚区之一。
为使集聚区企业内部或相同产业间、产业与产业之间形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循环链”,打造一条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有机结合的循环生产模式,山阳区投资200万元,聘请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发展规划,突出循环经济理念,按照“一区多园、产业聚集、用地集约、布局集中”的原则,在集聚区规划了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并出台相关奖励办法和优惠政策,对拟入驻项目实施“两不”的服务原则,即入驻项目办理手续不与部门直接打交道,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项目征地不再与村民打交道,由集聚区管委会将土地收储,从而实现了项目入驻的便捷、高效。
同时,该区进一步健全了重大项目联席会议、项目联审联批等制度,建立了重点项目形象进度台账,采取“组织集中开工、按月通报进度、定期观摩点评”等措施,帮助客商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推进“无门槛”工程,实行零收费、零上门、零停留的“三零”服务和审批业务流程,确保项目顺利推进。2009年6月28日,投资3.24亿元的多碳醇助溶剂项目在该区开工建设。由于各部门协调配合到位,该项目快速推进,创造了该区项目实施的“山阳速度”。目前,该项目已建成试投产,产品年销量10万吨以上,年实现利税1.2亿元。
2010年,该集聚区内19家工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集聚区的产业发展已在集聚裂变中初露端倪。同时,该区坚持建设、招商同步实施,围绕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做大文章。截至目前,投资1.8亿元的恒艺纺织“双喷”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投资3.2亿元的高科技纳米材料以及投资1.6亿元、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6亿元的深圳荣格保健品项目已经奠基……
据悉,“十二五”期间,该区将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做强第二产业,提升第三产业,强力实施以“一区一园两带三圈四个中心”为主要内容的“11234”计划(1区,即焦作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1园,即修正中原(焦作)产业园;2带,即太行山休闲旅游带和南水北调观光商务带;3圈,即艺新商业圈、焦东商业圈和东方红商业圈;4中心,即新区现代商务、金融、文体中心和东部物流中心),倾力打造现代商贸区、新型工业区、生态宜居区、文明和谐区。
在建区20周年之际,山阳区站在新的起点上,又瞄准了更新、更高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