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詹长松
5月2日,在S104郑常线上,风镐冲击路面的嗵嗵声、双钢轮压路机碾压路面的嗡嗡震动声、高温沥青冒出的缕缕青烟和修路人橘红色的反光背心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修整公路的劳动画面。
为迎接5年一次的国家干线公路大检查,市公路局几个月前就开始了准备工作,目前工作的重点就是这条全长51公里、路况较差的S104郑常线中修罩面工程。
10时许,记者在郑常线最东端的武陟县施工现场看到,运输沥青的工程车、摊铺沥青的摊铺机、钢轮压路机、胶轮压路机有序作业,黝黑平展的沥青路面缓缓由东向西铺就。测量员郭剑锋拿着温度计不时测量着沥青的温度,面对冒着青烟的沥青,记者感到热气逼人。“沥青熟料的温度不能低于130摄氏度,不然会影响路面的密质度,修好的路面也不耐用。”一脸汗水的郭剑锋告诉记者。负责此路段的项目经理王小龙说,为了保证施工进度,他们安排沥青拌和站早上五六点就开始摊铺作业,中午也不休息,一直忙到22时才收工。
记者沿路向西,在武陟县三阳转盘西侧,看到市公路局工程二处工作人员张国利正在用风镐将破损的路面剔除掉,风镐巨大的嗵嗵声让人面对面说话都听不太清。张国利说,挖补坑槽工作对罩面工程十分重要,不仅要把坏的路面剔除干净,还要填补得平整,这样再罩面才有了坚实的基础。工程二处副处长张治康介绍说,他们负责的8公里长的路段上由于车流量大、路面损毁严重,为了能按时完成任务,4月30日,该处就调集了10多台大型公程设备,开始了紧张的施工。
在博爱县阳庙镇,一群身着橘红色反光背心的娘子军挥舞着铁锹,正在紧张地整理边坡,对绿化平台杂树、杂物进行清理。“这段路老有人乱倒建筑垃圾,你看把好好的公路弄得乱七八糟的。”工作人员贺桂荣抱怨地说,“这次平整好以后,我们达到了‘六面八线’的国检要求,同时还装上了一排竹子篱笆,彻底杜绝他们这种乱倒垃圾的行为。”
据了解,五一小长假期间,市公路局还对S233、S308及焦青线等主要道路和旅游线路影响行车的病害进行集中治理,对全市主要干线公路行道树进行整修、涂白,对标志杆进行刷新涂装、标牌进行清洗。截至目前,维修、更换标志标牌122块,完成挖补坑槽68416平方米。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