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无论是一个地方、一个部门,还是一家企业、一个村,要发展首先要解决好思想观念的问题。只有思想解放,才能善于接受新理念、新事物,才能正确地判断我们发展中的得与失。”县委书记迟军的话振聋发聩,发人深思。
解放思想,是修武奔流、开山破石的力量。
解放思想,是开辟新路,走向新境界的动力。
解放思想,让人们的认识更加符合规律,并运用规律这把钥匙,打开修武通往美好未来的大门。
纵观修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云台山之所以能从一个不知名的区域性景点,快速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景区;我们的招商引资之所以能连续引进世贸天阶、江苏华芳、河南建业等一批超20亿甚至超50亿元的大项目,创造出属于修武的发展速度,正是全县上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劣势变优势,把优势变强势,把不可能变成现实的结果。
建设生态修武、文化修武、活力修武、和谐修武,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县(市)前列。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县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是新的,发展目标是新的,工作任务是新的,我们要走的路也是新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有新理念、新认识、新思想。所以,县委书记迟军同志明确提出:“从现在起到6月底,在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真正让‘转’、让思想解放深入人心、触及灵魂,使党员干部的思想在‘转’中得到一次全面洗礼和升华,让干部工作更有激情,让修武发展更有活力。”
转无止境,解放思想无止境,只要社会的发展不停止,我们的思想解放就不能停步。社会要发展,就会有不断出现的新任务需要我们去承担,不断出现新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解放思想,就是要荡涤尘埃,清除锈迹。我们一些干部做工作、办事情满足于“差不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小富即安,小进即满,不思进取,缺少激情;遇到新问题、新情况总是以“不可能”的固有思维方式去应对,视老办法为灵丹妙药,固守不“转”、墨守成规;对待人民群众,对待服务的对象,用“不知道”去应付,缺少感情,懒于服务。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对修武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解放思想,意味着要打破旧框框,进入新境界。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打破旧的,是向自己开刀;进入新的,是脱胎换骨。这一过程,并不轻松,甚至还有痛苦。然而,不吃苦药,难治痼疾;不经痛苦,无以图新。
解放思想的基础和理论支撑是加强学习,拓宽视野。“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只有不断地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追求、一种责任,到发达地区学习,甚至走出国门学习,才能树立世界的眼光,才能站在战略的高度,理清发展的思路,才能够真正看清自己的优势所在,才能找准发展的定位,抢抓发展的机遇,以更高更远的眼光来谋划发展。
解放思想,就是要深入到实践中去。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让丰富的实践,荡涤我们思想上的尘埃,让群众的智慧,提升我们思想的境界。
解放思想,就是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从温州、深圳等这些由中国最为贫穷落后的地区成功创造中国区域发展的典范,到汤阴县采用BT模式,在集聚区内一次开工了20多条道路,到邓州市通过实施空心村整治,解决了近万亩用地指标。先进地区、兄弟县市的实践一再告诉我们:思想解放的程度不同,考虑问题的思路就不同,做事的方式方法和结果也就不同。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带来财路。
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不断破旧立新的过程。在解放思想的问题上,我们都不要做手电筒,只照别人,而要做镜子,常审视自己,多检点自己,要敢于把各项工作放到全市、全省甚至全国的范围来定位、来衡量,要做就做成最好,要做就做成精品,要做就做成一流。
解放思想,最终是要解决发展的问题。经过大讨论,思想是不是解放了,评判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看能否推动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和谐。具体讲就是,通过项目建设激发经济的活力,通过管理创新激发社会的活力,通过竞争机制激发干部的活力,在“转”中锻炼出视野宽、观念新、办法多、标准高的干部队伍,在“转”中形成人人思创业、事事都创新,处处有生机的良好局面。
思想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思想观念的错误是最大的错误。面对我县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相信我们的每一位干部群众,都会彻底荡涤头脑中不适应新发展的思想尘埃,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投身到建设生态修武、文化修武、活力修武、和谐修武的伟大实践中,去开拓修武幸福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