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③)对此,陈润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上任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在村内主要街道上主持召开了一个以村内环境综合整治为主题的现场会,尽管有群众说风凉话、持怀疑态度,陈润松仍然坚持从环境整治入手缔造他理想中的乡村新生活。没有铲车,一锹一锹连续干;没有垃圾车,群众推来农用三轮车;没有用工钱,他带头跳进沟里用手掏……800多吨垃圾就这样清理干净了。
要干就干彻底。垃圾清理刚结束,陈润松就又提出修路。53天后,30多条街道被拓宽铺平了,2000多米排水沟畅通了,8000多平方米墙壁被粉刷一新了,20多个垃圾池建成了,1米多宽的花带垒上了,街道两旁每隔5米栽上了绿化树。“原来咱村也能变得这么干净、好看。”村民们脸上开始洋溢着笑容。
修路过程中,陈润松还调解了很多邻里纠纷,说服了很多占道盖房的村民,使原来长年东西不通的10多条道路畅通无阻。
二把火:废弃鱼塘变村委会大院,火神庙变新学校
“陈主任有魄力,也懂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新建成的投资73万元的村委会大院内,该村党支部书记荆振对记者说,“两年前,我们脚下还是个废弃鱼塘,群众在池周围栽了一圈树,而如今这里已建成了10多间现代化的办公房,以前的村委会大院也为附近的村卫生室扩大了场地,村民就医时有了候诊室、病房。”“村委会办公场所就是一个村的脸面、一个村的家,把家里搞得又脏又乱,谁愿意来这里投资?”高瞻远瞩的陈润松说,因为他清楚,村里离武陟县城不远,又临近郑焦城际铁路,这些区位优势一定要好好利用。
在新村委会院子里,陈润松还建起了文化大院,戏台、图书室、篮球场等一应俱全,门口几间门面房大大方便了村民购物。
为了建新村委会大院,陈润松垫资了20多万元,可这个难度相对他拆火神庙可是小菜一碟。他说:“很多农村人没文化,很迷信,尤其是一些老头、老太太天天往我家跑,还在庙上插红旗为难我,可我没有退步,只是一遍遍地解释,建学校是为了子孙后代,现在或将来,每家每户都会有学生。”可能由于他的坚持,也可能他打动了村民,最终火神庙拆了,新学校建起来了。
三把火:引导带动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开着今年春节新买的桑塔纳小轿车,指着新建的二层小楼房,村民荆国有无比自豪。而两年前,他家只有一座普通的砖瓦房,更买不起汽车。在陈润松的支持下,他投资10万元,与陈润松合伙买了2辆运输车。“一辆车就要几十万元,可陈主任只让我们拿5万元入股,利润五五分成,当司机工资另算。这可是打着灯笼都找不着的好事。”荆国有说,他现在一年收入10万元不成问题。
和荆国有一样,村里还有4个人用少量资金换来大的效益,另外10多户村民享受着陈润松提供的经营经验、货源渠道等资源,还有20多人找到了司机这份工作。
有着丰富经商头脑的陈润松还建议村民荆喜通开一个加油站,既方便村里车队加油自己又赚了钱。现在月收入在两三万元的荆喜通开着新买的帕萨特,住着新建的二层楼房,比前几年每天开着三轮车贩卖木材好多了。他说:“陈主任的一个金点子,给我引来了真金子。”
村里还有很多饲养户,陈润松帮助他们选地址、建饲养小区,开展规模饲养。
四把火:一心执政为民,树立“三公”美名
在荆新庄村,群众给陈润松送了一个“陈三公”的外号,说他办事公开、公正、公平。
在该村村委会墙上挂着的锦旗中,有一面是本村第四组村民送来的,上面写着:“伸张正义,排忧解难。”原来,该组人住在村东南角,2009年和距离他们仅有200多米远的一家生产木炭的加工厂闹了一场纠纷。该厂由于没有除污设备,群众担心该企业在生产木炭过程中造成一定污染,对此意见很大。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陈润松和该村党支部非常重视,迅速介入调解,最终将该加工厂拆除。提起这件事,四组群众无不称赞。
拥有十来辆车的运输队,自己赚钱多轻松,为啥要浪费时间、金钱、感情去管理整个村子?“一人致富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幸福,既然群众相信我,把我推选上了,我就要对得起他们,让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生活得更美好。”陈润松说。
(陈润松的先进事迹由本报、焦作电视台《焦作新闻》和《零距离》栏目、焦作人民广播电台《焦作新闻》栏目、《焦作广播电视报》、焦作网共同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