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作华
矿工家属春秋两季要给在井下工作的亲人各写一次“安全信”,矿嫂服务队要在冬夏两季到井口给上下井的矿工送“暖心汤”、“消暑汤”,编入党员先锋岗的党员要分别承担起社区治安巡逻、民事纠纷调节、环境卫生保洁、帮困助残服务……
如今,在马村区马村街道办事处阳光社区,白天各类健身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晚上放在户外的电动车不会丢失,谁家遇到困难会有人帮助,哪处发生纠纷会有人去调解,整个社区安定祥和,全体居民其乐融融。难怪居民们说,他们的生活就像社区的名字一样,处处充满阳光。
其实,带给居民阳光般生活的不是社区的名字,而是社区里的党支部。
应当说,阳光社区的自然条件和人居环境并不优越。这里地处矿山沉陷区,过去棚户区就占到整个社区建筑的65%。这里80%的居民是中马村矿家属,并且暂住人口多、流动人口多、低收入人口多,2400多个住户中低保户就有240户。
近年来,阳光社区党支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认真对照“五个好”、“五带头”标准,以“创先争优强党员队伍,科学发展建和谐社区”为主线,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了一系列和谐社区创建活动。
中马村矿是阳光社区的驻区单位。井下安全生产不仅是煤矿的大事,同时也关乎辖区居民家庭的幸福。于是,社区把开展企地共建当成一件大事来抓。
社区成立了以党员为骨干的安全协管会和矿嫂服务队,协助煤矿做好下井工人安全工作。每年春秋两季,安全协管分会就分头联络发动矿工家属,以妻子、子女、父母的名义给下井矿工写安全信,提醒、嘱咐他们时刻绷紧安全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每次都有数百封安全信通过煤矿工会、区队送到矿工手上。这些信,用“枕边风、亲情风”吹动着“安全风”。
去年4月,社区里一位姓陈的矿工与妻子拌嘴后,负气上班,工作中违反了安全操作规程。区队了解到他情绪不好与家庭不睦有关,就联系社区希望做好家庭矛盾调解工作。很快,妻子的一封信转交到这位矿工手里。信上说,老公是家里的顶梁柱,自己应该全力支持他,做好家庭后勤工作。以前没做好,今后会加以改进。丈夫看到信后很感动,也反省了自己。此后,他安心工作,再也没有违反安全规程的事情发生。
阳光社区安全协管分会每月定期来到分包区队,利用下井前的一段时间开展安全宣传和义务服务。矿嫂服务队每月6次来到煤矿工会帮教中心,对因违反安全规程而停止工作的人员开展帮教工作。
开展创先争优,就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009年,社区党支部设立了民事纠纷调解岗、环境卫生保洁岗、帮困助残服务岗、计生监督教育岗等12个党员先锋岗,党员根据各自特长、意愿报名,党支部确定后张榜公布。
今年78岁的老党员廉秀英与一位比她小一岁的独居老人王爱凤住得不远。王爱凤丈夫早年去世,如今自己也体弱多病。社区设立党员先锋岗后,廉秀英就把照顾王爱凤当成了自己的一项任务,每天上门看望,帮老妹子料理家务。一天早上,廉秀英照例上门看望,发现王爱凤胃病发作,疼得在床上蜷作一团。廉秀英急忙通知社区干部,将其送到医院。社区党支部发动居民捐款,安排人员全程陪护,直到老人病愈出院。
共产党员魏金凤从企业退休后,在社区开了一个粮油杂货店。自从她加入帮困助残服务岗后,就把为老弱病残居民送粮油上门当成了分内的事。对一些特困户,她经常赊账,甚至白送。社区居民们都把她的粮油店称为“爱心超市”。
开展计生优质服务,也是阳光社区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抓手。社区在每栋楼设立一个以党员为主的计生中心户,几十名计生中心户再组成计生志愿者服务队,负责宣传计生知识,开展计生服务和出生缺陷干预工作。
以前,居民办理独生子女证要自己往社区、办事处计生指导站、区计生委服务大厅跑上一圈,现在不用出社区,计生志愿者服务队会为居民提供一站式代理服务。
社区制定了一套内部计生服务救助措施:为困难计生户申请低保、免除全年卫生费、家庭出现重大变故予以救助、孩子上学给予补助等。平日里,计生中心户对新婚、生育、“四项手术”人员定期提供上门回访服务,对生育妇女一月一回访,为新生儿提供健康服务。
2010年4月,社区独生子女户李某的丈夫遭遇车祸死亡,家里失去了经济来源。社区计生人员及时送去了慰问金,免去了她家的卫生费,并为她申请办理了困难家庭救助手续。
如今,阳光社区拥有各类志愿者近400人,居民家里的小事不用出门就能解决。几年来,社区里没有发生过刑事、治安案件,居民们安居乐业,邻里和睦。
近年来,该社区先后荣获了省级先进体育社区、焦作市AAA级平安社区、南水北调工作先进社区、区级计生优质服务社区、区级文明单位等称号,社区党支部也被评为省级五好党支部、市区两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焦作市党建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