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武县先后荣获2005~2008年度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连续四年荣获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连续6年荣获全市平安建设先进县,并于2010年荣获全省首届中原平安杯、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2010年,在全省公众安全感调查中,安全感指数位居全省158个县市区首位。
筑牢基石促稳定
一村一警保平安三调联动化矛盾
平安修武亮点之一:
筑牢基石促稳定
修武县从强化阵地建设入手,整合力量,完善程序,规范运作,提高效率,筑牢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一是高标准建设乡镇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对全县8个乡镇综治维稳工作中心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目前已有7个中心被焦作市综治办命名为全市示范性综治工作中心。二是全方位构建城乡技防网络。在城区,投入700多万元对县城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安装102个高质量监控探头,实现对城区重要部位和交通要道的全面监控;在所有商场、网吧、企业、学校安装了电视监控设备,在64个金融网点全部安装了“110”联网报警装置,提升了对复杂场所、重点行业的预防、处置能力。在乡村,安装了“电子狗”、“气死贼”、“门(窗)磁报警器”等切合农村实际的小型技防设施,技防设施入村率为100%、入户率在98%以上。三是多层次完善治安防控阵地。先后对223个行政村综治办进行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全县24个治安卡点和27个警务室,并与乡镇专职巡逻队有机结合,每天由民警带领专职巡逻队员在辖区内流动巡逻,各卡点由专职巡逻队员闪警灯值守,形成了流动巡逻和卡点值守动静结合、乡村两级巡逻队双重巡逻的巡防网络。
平安修武亮点之二:
一村一警保平安
去年以来,该县通过网站投票和入户调查,对各部门和单位安全工作进行群众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在个别县市历来备受争议的公安民警的执法满意度在该县则连续两次排名第一。
据悉,该县按照“五包”机制,实行一村一警、一院一警,从政法部门抽调286名干警,分包全县223个行政村和50个家属楼院的平安驻守工作,这项工作已经坚持4年。为深化服务,他们实行了“五包”,即包治安防范、包矛盾化解、包法制宣传、包为民服务、包困难帮扶。
为确保工作成效,该县把一村一警工作纳入年终干警创安工作实绩考评中。去年以来,286名包村干警依法调解各类矛盾纠纷860起,其中解决涉法纠纷226起,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012件,全县各村信访案件下降了26.6%、刑事案件下降了36.3%。
平安修武亮点之三:
三调联动化矛盾
三调联动就是运用行政调解、人民、司法三种手段化解矛盾。由司法部门牵头,修武县成立了由综治、维稳、法院、信访、检察、公安等部门为成员的修武县三调联动领导小组,负责对行业性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的组织领导、政策协调和综合协调。各行政机关、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部门,依据自身的权限和性质对社会矛盾纠纷行使调解职能,建立健全各自的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对矛盾纠纷调解中涉及的专业性问题进行解释、指导并提出解决意见,然后由部门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并将调解结果上报领导小组。截至目前,该县已建立20余个专业调解委员会。
由县委政法委协调公、检、法、司、信访五部门实行诉前调解、诉中调解、诉后调解,同时各调解委员会相互联动,将调解优先贯穿在执法办案的全过程,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去年以来,该县政法机关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始终坚持调解优先原则,避免了一大批社会矛盾升级,司法案件调解率在68%以上。
平安修武亮点之四:
九项制度调纠纷
修武县建立健全了定期排查制度、台账销号制度、定期报告制度、矛盾纠纷分流制度等9项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制度,以制度规范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充分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进企业、进学校、进单位、进村庄、进社区,不留空当、不留死角。
针对排查出来的社会矛盾,该县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四定两包”(定领导、定人员、定方案、定期限,包解决问题、包案结事了)工作措施,建立台账,认真化解,同时针对特殊群体、重点人员制订稳控方案,落实稳控责任人。
与此配套,该县还制定了《关于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进行信访评估的意见》,全县各基层单位根据该意见要求,在制定政策、新上项目时,先后对21起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进行了评估,其中通过17起、未通过4起。对于未通过的重大事项,严格按照规定,暂停实施,避免了社会矛盾的发生。去年以来,该县共排查出620起社会矛盾,现已化解596起,化解率达96%。
平安修武亮点之五:
流动人口新机制
为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修武县由公安局牵头、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参与,结合全县实际,大胆探索出了流动人口管理新机制。
管理手段信息化。在实有人口信息采集工作中,修武县大力推进以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为重点的相关实有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努力使信息系统建设覆盖率达到100%。
流动人口管理层次化。对暂住人口实行三层次管理(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公安机关)。
措施服务化。最大限度地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全面配备各种便民设施,发放各类办事流程明白纸,建立“警民联系卡”,发布“友情提示”;提供预约服务、上门服务、代办服务等;建立对流动人口家庭上门访视、帮扶的定期联系制度,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农民工计划生育便民维权工作机制和措施。
工作机制规范化。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明确规定了暂住人口登记率、办证率和熟识率,把各项任务指标层层分解,实行责、权、利相结合,加大检查督导力度,充分调动了广大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平安修武亮点之六:
特殊帮教显成效
一是深入开展了摸底排查,努力减少脱管失控,落实了帮教措施和责任制,严格了回访制度,真正掌握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帮教对象中存在的问题,将帮教工作做到实处。
二是重点帮教,对重点人群实行有针对性的帮教措施。
三是要求各基层司法所长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情况做到底数“一口清”,不用看材料就能牢牢掌握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情况。
四是积极与企业老板联系,筹建帮教基地,力争解决部分帮教对象的就业问题,同时与民政部门联系,将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刑释解教人员纳入低保范围,维护和保障特困刑释解教人员的生活权、健康权等基本人权,增强特困刑释解教人员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五是按照省司法厅的统一安排,使用了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核实软件,与全国各地看守所、监狱等部门建立了网络信息平台,每天核实上报该县新刑释解教人员的情况,杜绝了托管失控现象的发生,使全县237名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率达到了100%,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3%以内。
平安修武亮点之七:
挂牌整治职责明
围绕打造平安修武、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从群众关心、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该县对治安形势进行了全面调研,并从中确定了两个重点地区进行挂牌整治。
重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相关单位对整治工作高度重视,纷纷结合辖区治安实际,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扎实开展整治工作。
为确保重点地区的良好治安环境,修武县还落实了重点地区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长期性挂牌整治工作机制。二是开展分析研判,结合日常工作加强重点地区整治。三是由点带面,形成全县治安状况的良性循环。
平安修武亮点之八:
司法公开增透明
县公、检、法机关大力推行司法公开,加大办案透明度。在切实实施一把手接访制度的同时,县政法各部门都聘请了社会监督员。
县检察院利用互联网QQ通信平台搭建网上接访系统,用于远程接访,并将每年的6月18日和12月10日定为检察开放日;县法院实现了所有生效裁判文书的上网公示,开通了修武法院网网站,并将每年的5月4日、6月1日、8月1日、9月9日和12月29日设为法院开放日,还不定期地组织大规模的审判开放日活动;县公安局开展一月一次的“两述一评”活动,首次举办了拘留所对社会开放活动;县法院向社会公布立案庭和人民法庭值班电话,方便群众求助;选择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民调主任作为办案点的联络员,通过增加司法的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赢得了广大群众对政法工作的支持。
在2009年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该县继续完善“一村(楼院)一警”工作机制,调整了县委政法委领导联系点名单,对个别村分包力量进行了充实和调整,制定了2010年考评办法。配合此项活动,县法院积极开展爱民进万家大走访活动,县公安局深入开展了“促和谐、保稳定,警民一家亲,民警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
平安修武亮点之九:
加强监督廉执法
切实加强对政法干警执法活动的日常监督,严格执行执法办案责任追究制度,狠抓案卷评查、执法巡查、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的落实,县法院推行了公开审判制度;县公安机关建立了案件三级把关制度、一案一测制度、刑事案件侦查监督卡制度及行政治安案件办案时效规定等一系列长效工作机制;县检察院实行了主办、主诉检察官考核、选拔制度,积极开展个案预防,坚决防止不作为、乱作为以及执法不公等问题的发生,树立了良好的执法形象。在第一季度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调查中,该县再次位列全省第三位、全市首位。
平安修武亮点之十:
集中培训强队伍
修武县是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建设示范县。去年4月,该县结合乡镇综治干部调整的实际情况,举办了两天的集中培训。此外,修武县还先后举办了新任人民陪审员法律业务培训、重点执法岗位业务知识培训和专职调解员队伍培训等活动,并加大专题讲座的力度。截至目前,修武县已组织干警参加上级安排的业务培训活动近200人次,举办专题讲座30多次。
同时,在全体政法干警中做好警示教育工作,主动与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在全县开展了“争创十佳政法干警”活动,对“纠正执法问题,促进公正执法”活动进行了部署。县政法各部门主动配合县人大常委会深入开展评议“四员”活动,县法院组织了“总结赵作海案件教训大讨论活动”,县司法局对各司法所案卷进行了自查,县检察院组织了“检察职业道德主题演讲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