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产业集群崛起的奥秘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1年5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产业集群崛起的奥秘
——沁阳市沁北产业集聚区走笔
作者:本报记者 许伟涛 李光远 本报通讯员 张天然
  去年12月3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前右二)在市委书记路国贤(后左二),市委副书记、市长孙立坤(右三)及沁阳市委书记陈敬如(前左一),沁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魏新洪(右一)的陪同下调研沁北产业集聚区。
  去年11月24日,河南省委常委、秘书长刘春良(左二)在市委书记路国贤(右四),市委副书记、市长孙立坤(左三)及沁阳市委书记陈敬如(左一),沁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魏新洪(右二)的陪同下调研沁北产业集聚区。
  今年4月29日,一期投资25亿元的河南晋煤天庆大型现代煤化工项目开工。
  今年3月1日,总投资12亿元的氯氢工业园开工。
  思可达太阳能封装玻璃生产线
  建设中的广东兴发河南公司项目厂房
  沁北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厂区。
  昊华宇航二期工程现场。
  星博车轮
  名都风电叶片
  沁澳年产5万吨高精宽幅铝板带生产线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汽车还未驶入沁北产业集聚区,记者已经感受到了沁阳市加快发展的宏大气魄——一块横跨道路的“打造全省一流的产业集聚区”广告牌赫然而立。

  而沿太行山前的干线公路焦克路一路西行,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道路两边一批产业群的迅速崛起——以有色金属及加工、能源化工为主导产业,铝工业、氯碱化工、煤化工、玻璃钢、风电、高新技术六大产业园区已初具雏形。

  做大规模、做强实力,工业经济由“点状”向“块状”发展——在沁北这块土地上,各具特色的产业群迅速崛起。

  集点成线、集群成块,专家称之为“板块经济”。那么,沁北产业群的崛起,有着怎样的深层意义?

  集聚效应:荒石坡上崛起工业新城

  链式效应:一棵大树催生一片森林

  沁北产业群的崛起,被很多人视为一个奇迹。

  2005年8月,沁北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成立。短短5年间,这里已成为诸多国内知名企业投资的沃土:中国昊华一期投资14亿元、二期投资15亿元兴建的聚氯乙烯和离子膜烧碱项目已经投产,并准备进行第三期投资,向“百亿化工园”迈进;经神火集团战略重组的沁澳铝业,在年产25万吨电解铝项目达产的基础上,又投资10亿元建成高档铝材加工项目。与此同时,中电投4×100万千瓦机组一期投资80亿元2×100万千瓦机组项目、中国昊华投资30亿元的精细化工项目、上海华明年产50万吨纳米碳酸钙项目等战略项目也运作顺利。

  不仅于此,沁北产业集聚区建立在太行山前的荒石坡上。对此,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刘道兴日前在对沁阳市沁北产业集聚区进行深入调研后如是而言:“沁阳连续11年土地占补平衡,得益于整理乱石滩地、不占一分耕地、高起点规划大工业区,建设中原经济区应当总结沁阳市沁北产业集聚区的经验。”

  沁北产业集聚区何以受到如此赞誉?据了解,为吸引企业把项目放在荒山坡上,沁阳市按照“以循环经济模式集聚产业,以生态工业理念营建园区”的要求,投资500万元聘请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了沁北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相继完成了产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热力规划、供气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各项专项规划,并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累计投入资金10亿元,加强道路、能源、用水、土地“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使企业引得来、驻得好、发展快。

  沁北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胡卫东是最早参与集聚区建设者之一。他指着一字排开的数百米钢架结构厂房告诉记者,作为亚洲地区铝型材加工档次最高的企业之一,广东兴发河南公司一期投资10亿元的年产10万吨高档铝型材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其基础工程预计6月底前全部完成。在广东兴发项目背靠的太行山以南昔日一片荒石坡上,如今高大的厂房鳞次栉比,绿树、游园点缀其中,一个辐射豫西北、连接豫晋两省,以有色金属、能源化工为主的现代化生态工业城已呼之欲出。

  据统计,2010年,沁北产业集聚区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72.1亿元,同比增长35.4%,较上年新增71.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30亿元,同比增长38.5%,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幅17.1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贡献率为13.4%,拉动全市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9个百分点。

  也正借于此,2月18日,在全省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上,沁北产业集聚区以超强实力跻身前七位,荣获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称号,获得奖金200万元;2月25日,在全市大招商暨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上,沁北产业集聚区荣获综合实力强产业集聚区称号。

  链式效应:一棵大树催生一片森林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沁北产业集聚区里产业群的兴起,大多借助于一家龙头公司的巨大扩散能量,呈现链式成长。

  “产业集聚的要义就在于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原则,通过链式招商,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提升集聚区的核心竞争力。”沁北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牛中英说。据介绍,沁北产业集聚区围绕能源化工、有色金属及加工两大主导产业,将其分解成若干个上、中、下游项目集中进行打捆招商,延长产业链条,发展产业配套项目,主动对接中国化工集团、中电投、晋煤集团、山西兰花集团、北京金隅集团等20余家中国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积极推进一批重大战略项目。

  “广东兴发落户沁阳,正是由于企业的发展与沁阳市打造完整产业链条的发展战略不谋而合。”广东兴发河南公司项目经理李健安说。据介绍,广东兴发总投资10亿元的年产10万吨高档铝型材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利税12亿元。更为重要的是,该项目可与沁澳铝业投资10亿元建成的高档铝材加工项目、兴发幕墙门窗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的年产200万平方米幕墙门窗项目一道,实现门对门供货,以彼此产品的无缝对接,共同构成产业链条逐步拉长的铝及铝深加工产业。

  无独有偶。北京金隅落户昊华宇航沁北产业园的旁边,其看重的正是可以昊华宇航的废石渣作为原料来生产水泥。其财务总监孙立哲说,该项目是北京金隅进入河南的第一个水泥项目,达产后,日产能可达2500吨,能完全消耗掉昊华宇航的电石渣。同时,电石渣经过皮带传输,运送到北京金隅的烘干程序,经过破碎车间后直接入窑,从而减少运输成本和环境污染,实现双赢。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胡卫东说,“捏紧的拳头力量总比指头大。”他用一组数据来印证产业群所产生的巨大集聚效应:2010年,沁北产业集聚区建成面积达7.2平方公里,入驻企业429家,其中工业企业突破300家。当年,该集聚区实现销售收入230亿元,同比增长32.2%;纳税4亿元,同比增长32.8%;通过引企上山,节省耕地8000亩,安置就业突破3.4万人。

  “这些龙头企业在带出一个产业群的同时,也改善着自身的企业生态。”牛中英说。他告诉记者,陈敬如日前带领沁阳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到该集聚区调研时强调,要举全市之力,整合优势资源,倾力打造既强又快的产业集聚区,并将其作为该市“十二五”战略性目标确定下来。

  无疑,沁北产业集聚区作为沁阳市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平台和载体,其发展也由此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优化效应:生产要素实现市场配置

  “建产业集聚区不是讲排场、图好看,而是要让资金、人才、科技等生产要素在这个平台上实现市场配置,得以整合优化。”采访中,牛中英一再这样强调。他说,产业集聚区是一个实现土地、能源、服务设施集约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

  为此,沁北产业集聚区在落实重大项目市级领导、科级干部分包服务责任制,实行集中开工、定期观摩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项目推进机制的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坚持集合产业集聚区服务功能,实现生产要素的集聚、共享和功能互补。

  基础集中建设。目前,沁北产业集聚区已建成道路42公里,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平整土地15平方公里,新修道路10公里,储备“工业熟地”5000余亩,初步形成以焦克路、昊华大道为中轴线的道路网络,整个集聚区基本上实现了“五通一平”。

  空间集中拓展。为拓展建设空间,沁北产业集聚区对区内云台、秦庄、四地洼三个村实施整村搬迁,并制订了土窑等村搬迁方案。这些项目实施后,可新增建设用地8000亩以上。同时,该集聚区与郑州铁路局沟通,高标准规划三座下穿式公铁立交桥,打通集聚区南北通道,加快铁路北土地开发利用,推动集聚区向纵深发展。

  能源集中供应。为在集聚区内集中提供煤、电、水、气保障,使企业发展摆脱资源束缚,沁北产业集聚区引进山西煤炭销售总公司,投资建设兰煜煤炭物流基地项目,项目建成后,可使集聚区成为豫北的“大煤仓”,使沁阳成为没有煤矿的“煤炭大市”;在集聚区内拥有电厂2座、变电站5座的基础上,与中电投合作建设2×100万千瓦机组项目,目前已办好前期相关手续,并积极推进投资1.47亿元的22万伏输变电工程,为企业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重点实施投资1.2亿元的煤层气沁北产业集聚区供气主干管建设工程、投资1.1亿元的燃气管网建设工程,使企业用上清洁能源;完成八一水库、逍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并通过水务公司成功运作逍遥水库向集聚区企业集中供水项目,仅对昊华一家年供水量可达1000万立方米。

  污水集中处理。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集聚区,沁北产业集聚区注重集聚区的循环、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目前,投资8000万元的第二污水处理厂已经竣工,投资3000万元的污水收水管网正在建设。

  实践又一次表明,按市场法则配置资源是加快发展的正道。截至目前,沁北产业集聚区基本实现了园区功能多元化、园区服务市场化、资源利用高效化。据悉,今年,该集聚区将大力推进“8315”工程,即围绕能源化工、有色金属及加工两大主导产业,提高产业集聚度,拉长产业链条,力争完成投资8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00亿元,推进投资9000万元的沁工路、投资1.8亿元的孵化园及综合服务区、投资1.2亿元的紫陵11万伏变电站工程、投资1.1亿元的煤制气输送管道工程等总投资10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力争各项经济指标进入全省产业集聚区前五名。

  “全市上下要坚定信心,科学发展,加快推进沁北产业集聚区上档升级,全力将沁北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省内既好又快发展的产业集聚区建设典范!”5月7日,在加快沁北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动员大会上,陈敬如再次为该集聚区调高奋斗目标。

  (本版图片均由沁阳市委宣传部提供)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