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记者 吴清雄 李科洲 翁朝健 华晓东)都道定安无海,可那南丽湖的一汪碧水,南渡江的一湾清流,却让她生发出海的妩媚,潮的精灵。
谁说定安无山,看看母瑞山的豪气,文笔峰的孤岸,你会感慨峰峦雄起,天造地设。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700余年的建制历史,让这片热土人才辈出:明代南京礼部尚书王弘诲、明清两代海南唯一的探花郎张岳崧、清代大理寺卿王映斗;更有革命圣地母瑞山培育出来的琼崖革命的一代精英。
然而,拥有如此山川之美,人文之盛,物流之便的定安,长期以来在全省各市县中却处于后进的位置。南丽湖在酣睡,那泓碧水始终没有荡漾;文笔峰的孤岸带给人们的也只是迷茫……
改革开放的浪潮,科学发展的春风,让定安人警醒,奋发,通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凭着一股实干精神,他们闯出了海的宽阔,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谱写出富民强县的新篇章。
思想观念跨越:
从安于现状到敢想敢为
定安有很多值得自豪的地方。她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物产丰饶,曾是全国粮油糖猪销售先进县,定安黑猪、四季鹅都名扬岛内;她有区位上的优势,东线高速公路开通后,作为海口的“后花园”,定安与海口之间仅有半小时的车程。
为什么占有如此天时地利,定安的经济却迟迟发展不起来呢?
定安人曾自卑、定安人也不服,定安人更是不断地反思和探索。
从副县长到县长再到县委书记,在定安工作生活了9年的孙颖说,定安民风淳朴,但在某些干部群众中,有一种小富即安的思想。
几年前,定安县委、县政府找到了这个阻碍定安发展的主因:在谋求发展时,部分干部缺乏积极进取的劲头;在推动工作时,最大的阻力来自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
于是,转变思想观念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成为县委、县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近两年,县委、县政府拿出资金,加大对干部的培训力度。办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到定安讲课;取经验——到省机关跟班学习;沉下去——到基层挂职锻炼;进高校——到北大、清华等院校充电进修;走出去——到先进地区参观考察。越来越多的干部在接受头脑风暴的洗礼,视野开拓了,观念在转变。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结合省委、省政府“一省两地”发展战略和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的产业发展思路,2005年,定安县委、县政府确定了定安经济发展的战略:两区一城一调整,即做强塔岭工业园区,做美南丽湖旅游开发区,做大县城规模,做优投资环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面振兴县域经济。
这样的思路目前已初显成效。塔岭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吸引了40多家企业落户,目前正在拓展新的塔岭工业二园和塔岭工业三园;南丽湖引进了几家大企业和几个大项目;位于塔岭的新政府办公楼投入使用,定安中学的新址已经落成,定安城区实际上已扩展一倍,相当于新造了一个县城……
发展是第一要务,为了发展,定安人胆子变大了。大规模开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定安解放思想,大胆筹措,突破发展瓶颈。一方面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加大政府投资,一方面引入社会投资。塔岭开发区建于1990年代初,可一直发展不起来,2004年,县委、县政府制订优惠政策,大胆地在土地和税收上进行让利,最终引来企业源源不断进驻;而今,又先后争取开行、农行和中行的支持,共获得了120亿元的授信。
定安人还确立起了“经营城市”的理念,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组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搭建县政府融资平台,加快县城东扩步伐、促进房地产开发、商贸业发展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用事业的发展,做到以城养城、以城拓城。
对于定安的许多新做法和新变化,县里一位老干部说,这在以前连想都不敢想。
“资源还是那些资源,位置还是那个位置,可定安为什么现在才有跨越式发展,最关键的是思想观念变了。”孙颖说。
投资环境跨越:
从规划滞后到规划先行
“一张蓝图绘到底。”这句孙颖常挂在嘴边的话,道出了定安对规划的重视。
没有基础实现不了跨越,有了基础就是最大的跨越。规划是发展中最基础的工作,是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一环,然而,除了在1991年南丽湖和县城各做过一个规划,一直到2005年的十几年间,定安就再也没有绘过一张规划蓝图。县委、县政府深切体会到,多年来,定安之所以发展缓慢,规划严重滞后是一个重要原因。
于是,定安县将2006年定为“规划年”。在这一年,完成了定安县城市总体规划、南丽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塔岭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县9个镇总体规划修编等29个规划。2007年、2008年,又一口气完成了定安县旅游发展规划、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21个规划。
为完成这些规划,除了政府出资,定安还通过贷款、企业垫资等多种方式,共投入了近3000万元。这对于仍属欠发达地区的定安来说,实属不易。
定安县长杨树岷还记得,当初给定安的基层干部讲规划,他们就像是在听故事,而现在,定安全县每个乡镇都有了自己的规划。打开《龙门镇镇区建设规划图》,龙门镇委副书记梁昌贵谈得头头是道……
有了思路,有了规划,还需要真抓实干,定安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前行。2007年,定安县委、县政府确定该年为“招商年”,2008年定为“建设年”,2009年定为“抓落实年”。
在思路和规划的指引下,定安人干出了实效。这个成效,杨树岷举塔岭新区来说明:他2005年刚调来定安时,塔岭一带还是一片荒凉,晚上7时后路上就没什么行人了。看看现在,政府新的行政办公楼盖起来了,商品楼房和工业楼房一栋接一栋,水泥道路也四通八达,晚上路灯明亮。
在思路的指引和规划的统领下,塔岭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快速改善,入园企业纷至沓来,顶津、新台胜、高远、达川、德威士等企业建成投产。首次引来投资额超亿元的大项目,总投资1.2亿的定安合利包装厂,目前正在加紧建设厂房。此外,罗牛山集团、江苏雨润集团等上马的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准备工作。据预计,这几个大项目全面投产后,全县年工业产值可增长10倍以上。
而今,定安县委、县政府又规划旅游房地产的大手笔,将其集中布局在“一湖一城四带”(南丽湖周边,县城范围和十里长廊、南渡江边、潭榄河两岸、丁湖路九公里等4个休闲带),计划打造成“吃住行娱购”的上规模休闲人居社区。有了规划,南丽湖的投资上了档次,引进了上置集团、中基集团、华田集团和南湖投资公司等大企业;有了规划,县城做大了整整一倍。
通过规划,定安这几年新引进了300多家企业。企业多了,定安的底气更足了,提高了项目进入的门槛,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项目,开始实现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的跨越。
如果说规划带来了投资硬环境的改善,那么,创建服务型政府,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则促进了投资软环境的改善。近几年,定安加快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设立县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和“阳光”作业。成立行政效能监察中心和投资服务中心,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同时,通过完善和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者,以诚信、高效来引商、安商和富商。
产业发展跨越:
从典型农业县到旅游县工业县
“海口后花园,聆听半盘CD的距离。”在位于塔岭新区的中润温泉水城工地的围墙上,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广告词。有意思的是,它推介的不是项目本身,而是项目所在地定安。
上月底开工的水城由海南昌茂集团投资开发。就在开工的当天,昌茂集团还与定安县签订了“十里长廊”项目合作开发框架协议书。
从水城开始,一直延伸至南丽湖的“十里长廊”项目,规划用地3万亩,总投资约40亿元,布局了住宅区、旅馆街区、商业街区、影视基地、酒吧街区以及主题公园等。整个项目定位为定安县休闲高档旅游地产产业带。
旅游地产,是在旅游景区建设的地产项目,传达的是一种度假、养生的理念。定安旅游地产项目,“十里长廊”并不是第一个,此前,南丽湖的幸福城、天籁谷火山岩养生会馆等项目已经开建。就在8月14日,山东一家公司就与定安县政府签订协议,计划开发潭榄河生态人居示范区。
短短的时间内,旅游地产在定安异军突起,原因不仅在于定安浓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还在于投资者看中了定安作为“海口后花园”的后发优势。
当一些地方已无地可卖时,定安还预留着优质用地;当一些城市一个房产项目报建时间需要大半年时,在定安只要一周。这些,就是定安的后发优势。这一优势既来自于天赐,更来自人们的积极进取!
要知道,就在2005年,定安还没有一家房地产公司。而在短短的4年间,定安的房地产业便从无到有,从当初的几家公司到目前的30多家公司,从普通地产到旅游地产。这种可喜变化告诉人们,定安房地产投资发展潜力巨大。昌茂集团执行总裁章国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非常看好定安房地产市场的未来。”孙颖更是相信,随着进一步发展,定安将会与海口实现同城效应,有一天终会出现像广东碧桂园那样依托城郊优势而获得巨大成功的项目。
旅游地产的崛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定安旅游业对投资商的吸引力。计划打造成健康休闲养生度假胜地的南丽湖新近引进了几个大项目,提出了健检旅游的新概念,它使定安走近“琼北旅游强县”的目标又有了新的推力。
以工兴县、以工强县,是定安这样典型农业县的长期诉求。经过多年努力,塔岭工业园区已成为工业发展的平台。它以农产品加工为突破口,以生态制药和无污染的工业项目为主,初步形成农产品加工、食品、药业、饮料、光盘生产等五大产业雏形。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拥有9630亩用地的老园区容量不够,于是,定安又规划了塔岭工业二园和三园,并对它们进行了新的布局:分别定位为高科技产业区、农产品加工区和畜禽水产品加工区。
塔岭工业园区的崛起让定安工业从小打小闹跨进了规模发展的新阶段。
2008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5亿元大关,就得益于工业、旅游地产业的拉动。
旅游业和工业在发展,传统的农业也在谋求新的跨越,一方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冬季瓜果菜、畜牧业、淡水养殖和花卉业,另一方面,全力推进“五个一万”工程:一万亩罗非鱼养殖基地、一万亩花卉种植基地、一万亩富硒香米基地、一万亩设施农业和一万户百头黑猪养殖。
定安无海,但定安人通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凭着一股实干精神,闯出了海的宽阔,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谱写了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1987年,定安地方财政收入仅879万元,2005年也只有5704万元,而2007年一跃升为1.04亿元,跨入了海南市县地财收入“亿元俱乐部”。“市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考核”排名也从2006年的第八位跃升为2007年的第四位。2006年以来,全县GDP和地方财政收入都连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今年上半年,在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全县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据测算,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4.47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6.24亿元,增长9.1%;第二产业1.9亿元,增长18.1%;第三产业产值超过一产,达6.32亿元,增长15%。
发展起一个县级工业园,定安是海南为数不多的县;旅游地产的兴起,定安是尝试者;提出工业产值赶超一些邻市,提出在中部市县率先崛起,定安在自我加压。
有一座古城叫千年福地,有一个花园没有四季,有一种发展叫后来居上……定安人一旦把准优势,克服劣势,积极进取,就能破解“资源魔咒”,实现新的跨越。
“山雨欲来得奇势,云头压山湿苍翠”。得山川之灵秀的定安人民,正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描绘更加美好幸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