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赵晓晓) 目前,不少农民正忙着购买玉米种子进行备播。但是,在我市种子市场上,玉米品种有百余种,农民如何科学选择成了棘手问题。对此,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段新国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市属高产农业生态类型区,农业生产力水平高,在玉米品种选择上应坚持‘两为主’原则,即以高产、超高产品种为主,以抗倒、抗病品种为主。”
据悉,当前在我市表现比较好的品种主要有:郑单958、浚单20、金博士658、奥玉3101、郑单23、焦单6号、中科11、廊玉6号、蠡玉21等。具体来讲,种植密度在每亩3800~4200株的地块选用浚单20、奥玉3101、中科11、郑单23、金博士658、蠡玉21,种植密度在每亩4200~5000株的地块选用郑单958、焦单6号、廊玉6号为主。
“科学确定了主导品种,还要合理布局品种,才能稳步提高整体农业生产水平。”段新国说,要按不同的生态区来划定种植区域,一个区域内大规模连片种植同一类型的品种。我市主要是高产生态类型区,全市至多确定十几个品种,每个县至多确定五六个主导品种。如果选用品种多、乱、杂,必然导致鱼目混珠、滥竽充数,阻碍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
同时,段新国也提醒广大农民朋友,目前国内、省内都存在农作物品种审定过多,引进推广过滥,乱引进、乱宣传、乱起名以及打着“保护品种”的招牌,垄断经营,统一售价,追逐暴利,坑农害农等问题。虽然多数品种通过审定,但是能真正取得突破的品种却寥寥无几,而且确实有部分品种名不副实。因此,他建议农民在选择新品种时,不要盲目听信广告宣传,不要认为通过审定的品种都是好品种,不要每年求新求异,因为检验一个品种好坏的首要标准,不是看它是否通过审定,不是看它的广告宣传,而是看它是否高产、稳产、适应性强,因此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地力水平、产量目标,经过正规农业部门试验示范推荐,科学选用品种。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