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记者 王 星
在遍布焦作市各个服务窗口的“财经沙盘”上,只需轻点触摸屏,就可以看到政府的财政收支、每个公务员的工资收入等明细;因“财政透明”声誉鹊起的焦作市财政局,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地处中原的河南焦作,财政的公开透明已经默默坚持并走过了11个年头,取得了明显成效。很多为“公开透明”奔走呼吁的专家学者,经常会到焦作走一走,借机为自己的努力再加加油、打打气。日前,记者来到焦作,对当地财政的公开透明进行了一番最为直观的采访。
登录焦作财政网站,不过短短数秒,让焦作人引以为傲的“财经沙盘”便出现在荧幕上。在这个“财经沙盘”里,有焦作市政府的年度预算与年度决算,有焦作市各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与预算执行情况、资产与财务情况。当然,也有涵盖焦作上下的统发工资以及惠民补贴……你可以在这里看到政府全年的财政收支,可以看到每一个公务员的工资收入,也可以查到某单位的公款招待、公车维修以及出国费用明细。
作为一个地级市,焦作财政缘何能如此透明?
焦作市财政局局长申相臣告诉记者:“‘财经沙盘’只是焦作10多年财政改革中一个很小的缩影。我们的改革是全方位的,并非一蹴而就,当然也不光只有财政透明这么简单。”
移交时竟清出2亿元
作为一座以传统重工业为经济支柱的中型城市,焦作的财政本不宽裕。上世纪90年代后期,伴随着渐入高潮的全国性经济结构调整,不少焦作企业深陷困境,各级财政收入捉襟见肘。当时,焦作80%的乡镇出现拖欠教师工资现象,最长的竟达18个月。而一些部门的日子却依旧过得相当“滋润”,多本账、“小金库”屡禁屡现。当时的市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便要求财政局想出法子来“救火”。
经过数月的深入调研,时任焦作市财政局副局长的申相臣和同事们酝酿出一招“险棋”——把各单位财权上收,变分散财政为集中财政,变部门财政为政府财政,把政府财政资金全部入笼,确保公务人员工资按时足额发放,集中财力用于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2000年3月3日,星期五。当天下午,焦作市251个市属行政单位的一把手,以及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78名委派会计,被一同召集到了市委礼堂。他们被告知,从第二天起,90%的单位财务科室取消,账户封存,原来600多名会计的工作由财政局的78名委派会计前往接收,各单位必须向委派会计交接全部财务账目,尤其是“小金库”的资金,不得转移截留,违者严惩,但主动申报交接的人员责任既往不咎,资金转账后使用权仍在原单位。
最终的清算结果,让焦作市的有关领导在吃惊之余,坚决力挺这次改革。从各个“小金库”中掏出的2亿元闲置沉淀资金,相当于当年焦作本级财政的三分之一。
“打回票”成了家常便饭
焦作市会计委派中心第一会计站掌握着焦作市委18个预算单位的财政大权。见记者来访,副站长徐小霞从满满的文件柜里抽出一本“焦作市会计委派管理中心拒付各类违规开支情况统计簿”递了过来。
徐小霞说:“我们是财政部门委派的会计,必须服从财政局的管理规定和要求。所有来报销的账目,只要不合理,不管是哪位领导批的字条,肯定要退回去。‘打回票’就像家常便饭一样。”
去年10月,焦作市某部门的报账员到会计工作站报账,却被告知“报销暂停”,只领回了一张预警通知书,原因在于该单位的车辆运行费支出过快,要求查找原因、说明情况,并制定有效整改措施。
预警通知书源于去年7月焦作市出台的“公务支出量化控制和预警管理”改革。这项新的举措,矛头直接指向敏感的“三公消费”。改革的具体做法是,通过量化控制指标,明确各单位“三公消费”的支出上限,每季度设置预期警戒线,当达到或超过这个警戒线,就会受到警示甚至限制。
透明其实可以这么简单
焦作市财政局的月度财务明细表中,费用支出方面共有12大项47个小项,涵盖了从基本工资到车辆购置、房屋修缮等大大小小的费用。
在焦作市财政局副局长张继东的指引下,记者点开了“财经沙盘”,在第四会计站的类目下找出了焦作市财政局最新的一张月度财务明细表。在这张表中,老百姓所关心的“三公消费”——公务用车、公费出国、公款吃喝都被标得一清二楚。根据2010年12月的报表,焦作市财政局当年的公务用车运行费为266172.93元,招待费129870元,出国费用0元。
再挨个点开其他200多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大都如此详尽。原来财政公开透明,真的可以这么简单。
申相臣告诉记者,为了给财政透明提供切实有力的支撑,焦作财政这几年还进行了多项改革,迈出了不少第一步——建立国库单一账户,规范财政资金支付管理;成立财政支出管理中心,对纳入部门预算的资金支出实施集中审批;改革预算管理制度,规范财政预算资金分配行为,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实行保护性收费政策,充实国库集中收付实质内容,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钱怎么花让百姓决定
想拿到项目预算,首先要过的就是老百姓这关。
今年春节前,焦作市财政局举办了一场社会听证会。会上,焦作市公交系统亮出了2000万元的预算,其中1000万元计划用于添置公交车、500万元用于建设公交枢纽站和停车场,剩下的500万元用于在车内安装GPS定位系统。听证会的最终结果是,把安装GPS定位系统的500万元预算砍到了100万元。
类似的社会听证会,今年1月份以来焦作市财政局已开了3次,参与的公众有数百人。
从2007年起,焦作开始把公共项目放在网上让公众投票,根据得票多少选出前10项列入政府预算。2010年,焦作市财政收入中除了保证基本支出,可真正用于办事的可支配收入是7亿元,而来自各部门事业单位申报的项目资金则是80多亿元,这个比例达到了1∶13。
“分配的过程非常痛苦,征集民意、专家论证是我们最大的依据。”焦作市财政局预算编制局局长任立宏说。
正是基于上述这一系列环环相扣的财政模式,近10年来,焦作市的财政收支总规模增长了6倍多,人均财政收支水平跃居河南省前列。与此同时,焦作的干部经济犯罪率明显下降,立案总数从1999年的8起下降到2007年的2起,涉案金额从1999年的580.5万元下降到2007年的1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