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住房公积金·新农村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强化绩效考核 提升服务效能
图片新闻
小麦病虫害防治正当时
温县:林下经济“火”了 特色经济“活”了
化工镇:“以社带社”助推特色农业发展
“三站”连民心 共建新农村
马村区管理部催缴催建工作展开
窗口服务视频监控
信贷大厅乔迁新址
住房公积金信贷业务规程之三
翻建、大修自住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5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钱景”诱人 前景可期
温县:林下经济“火”了 特色经济“活”了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讯 昔日每亩年租金仅有50元的林下地因为无人问津而荒草齐膝,如今在林下经济的带动下,成了抢手宝地,年租金增至100多元,亩均效益近5000元,林下经济“火”起来,催生了一大批百万富翁。昔日黄河滩区以种植杨树为主的造林大户尝到了“林业银行”的甜头,也尝到了虫灾及市场风险的苦头。如今杨树、桐树间作的新种植模式,林地养金蝉的新增收渠道,核桃种植基地等的加入,使滩区林业特色经济“活”起来,亩均收入5000元以上。

  近年来,温县围绕林业基地建设,典型带动,重点扶持,逐步探索出林业健康发展、林下经济增收增效的发展新模式,形成了林业资源增长、生态逐步完善、特色产业鲜明、农民收入增加的和谐局面。

  家住黄庄镇徐吕村的郑爱敏就是依靠林下经济成为百万富翁的。原先经商做企业的她,看中了林下经济这一空白。温县近几年滩区植树造林面积有近10万亩,有4万亩林地空闲,而发展林下经济,既能解决林木生长周期长期得不到收益的问题,又能起到护林、养林的作用,是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综合体现。为此,她四处考察,最终和安徽省亳州的一家公司合作,由对方提供种子,并负责销售,在滩区林下种植了1000亩中药材,当年喜获丰收,除去60万元一次性水电等设施投入费用,纯收入近100万元。今年她又在滩区租种林地500多亩。按目前的市场行情,今年5月底,她去年栽种的100多亩金银花每亩收入将达到5000元,明年盛产期亩均收入能达到2万元。在郑爱敏的带动下,如今,许多造林大户也开始把目光瞄准林下中药材种植。目前,该县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近3万亩,其中冯玉湾的千亩林下立体间作种植基地,亩均收入4000元以上。除此之外,林下间作葡萄、怀山药、喜阴蔬菜和瓜类以及林下饲养畜禽等也遍地风景,成为林下经济又一增长点。

  温县黄河滩区的10万亩三毛杨基地曾经是全省林业的一大亮点,但随着杨树种植过于集中、易发生虫灾等现象的出现,该县林业部门四处考察,派出技术人员开辟示范林,最终探索出杨树、桐树间作,防止病虫害的新模式。同时,该县还引导种植大户发展特色林业经济。其中,岳村乡五里远村的种植大户田立国在自家的百亩林地建起了金蝉基地,2010年,产出的第一批金蝉热销郑州、洛阳及周边市县的酒店,每只蝉市场价0.2元,加之僵蝉和蝉衣又是地道的中药材,林地因此增加收入近10万元。今年5月,他又开始在滩区架设电线、打井,准备再建一个冷库,在林下间作野菜,在基地旁建起集郊游、捕蝉、餐饮于一体的滩区休闲生态园。种树大户武华山经过3年摸索,在林业部门的支持下,放弃了原先的杨树种植,今年在黄河滩区新种植了1000亩薄皮核桃,并间作了蔬菜、中药材等。在他的带动下,目前该县温泉镇滩陆庄村发展了数百亩核桃种植基地,林业特色经济初见雏形,全县林业特色经济面积达2万亩。

  目前,该县林业部门正派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在全县滩区积极推广林下间作、林下立体间作等新模式,鼓励造林大户发展特色林下经济,力争使黄河滩区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的效果。

  (王娟 李拥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